从2011年到2013年,全市先后投入了37亿元,实施了144个水环境整治项目;今年,共排出了477个治水工程项目,总投资81.90亿元。这一切的投入,都为了再现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美丽台州。(7月18日《台州晚报》第3版)
从3年累计37亿元到今年计划的81.9亿元,治水投入翻了一番多,数字之震撼,不仅彰显了政府“五水共治”势在必行的决心和志在必得的信心,也反映了当前各项治水任务严峻的现实。
一方面,治水既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民生所盼,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这就决定了,治水工作不可能局限于零敲碎打,只有通过这样巨额的投入,才有可能为治水提供强劲的动力引擎。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治水并非一时一事,加上当前整体水环境基础之薄弱,以往粗放型发展欠下的债目之繁多,已经到了近乎百废待举的地步,必须依靠如此巨资,才能够撬动水环境有效改善的支点。
当然,大投入并不意味着大回报,坊间议论颇多的是,如此大的投入,会不会打水漂?这样的猜疑并非没有根据,笔者也留意到,在不少地方,单“请三河”一项就耗资不菲,在考核大棒的指挥下,尽管起初见效明显,但不能维持长久,且容易反弹。这里面固然有基础条件差的先天因素,但更多的责任还是在于政府和社会。从政府自身来看,追求考核上的争先进位,关键时刻拔苗助长,突击了事,缺乏源头治理和长效管理的好招数。从社会环境来看,有些企业群众缺乏环保意识,把治水当成政府一家的事,这边清污,那边排污,缺乏积极的政民互动,对企业或许可以做到依法处置,但对大多数群众却束手无策。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议论,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这样投下去会不会是无底洞?尤其是治污水,不从污染根源抓起,单靠面上维护,恐怕只会越投越多,比如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污水管网没有建好,却不得不天天围着清理河面转,的确是隔靴搔痒、事倍功半。而从这次“五水”的投入分配来看,“治污水”占了大头,达到48.98亿元,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更何况不少老百姓对政府普遍存在行政效率低下的刻板印象,即便是出于精打细算,也可能会误认为是大手大脚。
对于这样的争议,笔者认为是值得重视的,不仅需要政府反思回应,同时也值得我们全社会来共同思考。一方面,治水首先是民生工程,不是单纯的对上应付,需要老百姓心服口服,才算功成事毕,比如下河游泳,很明显可以靠直观感受来评判,不是纸面上的达标可以忽悠过去的。另一方面,由于投入的是财政支出,归根到底是纳税人的钱,所以老百姓有这个担心那个议论也是理所应当。政府出于民生目的舍得投入,老百姓往往并不买账,症因主要是出在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上,具体反映在支出管理的透明度和有效利用的过程监督。
治水本为民。基于此,作为政府一方,花钱办好事,还需仔细琢磨如何把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赢得全社会的理解支持;而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也不能冷眼旁观,甚至传播负能量,要从实际行动上积极配合治水工作。唯有各方自觉参与,互为支持,形成共治合力,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美丽台州才有望早日实现。
原标题: 政府巨资治水,还需各方自觉参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