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正文
“点废成金”难除废气 几时村民不再喊臭
2014年06月16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月河北街横贯两个“塑料村”,路两旁有众多商铺销售塑料回料。

  在两个村的空地上,随处可见等待再利用的废旧塑料。

  有没有想过,你曾随手丢弃的饮料瓶、包装袋、一次性餐盒,在经过回收、加工、重塑,一番“轮回”后,再度回到你的手中。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被很多人看做是在垃圾堆中“炼金”的行当。

  在台州,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企业不在少数,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环保设施,再生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这些企业大都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渐渐地,原有的村落变成了一个个“塑料村”。

  一部分人以此获利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出于对环境的担心,选择离开。

  位于椒江洪家街道的上洋桥村,以及与之毗邻的路桥区路北街道下宅於村,正在面临这样的困境和难题。

  废旧塑料“重生”的源头

  在很多人印象中,废旧塑料就应该是废的、旧的和没有用的塑料制品,事实上并非如此。它们在经过一次使用后,只要性能没有大的改变,依然可以重新加工利用。

  而利用的第一步自然离不开废旧塑料的回收。

  近年来,在台州城区里废旧料回收站被逐步清除,但回收市场依然广阔,它们就在城乡结合部、乡村“落地生根”。

  在椒江洪家街道大路王村、前洪村,有不少专门从事废旧塑料回收的“中转站”。

  今年40多岁的郑金国(化名),干这行10多年,从一个人蹬车沿路收购做起,到现在,他已经有3名雇员,有着一个1亩多地的固定场所,成为当地有名的“垃圾王”。

  以前,老郑什么废品都收。但如今,他最“钟爱”的是废旧塑料,相比其它,废旧塑料回收起来更容易,利润也不错。

  每天老郑的回收站回收量有两三吨,按照不同材质、规格,他将废旧塑料堆放到不同的区域。

  “其实我干的就是回收和分拣的活儿。”老郑说,接下来这些塑料该怎么利用就是别的“老板”的事。

  他口中的“老板”就是废旧塑料造粒厂的企业主。

  只要回收站里的“储备”达到一定的量,老郑就会把他们运往造粒厂。

  老郑说,这两年,塑料回收生意并不好做,除了本地和外地的“垃圾大王”外,一些造粒厂会直接从国外进口一些废旧塑料进行加工,这些塑料往往品质更佳,成本也更低。

  “点废成金”却难除废气

  在老郑的客户名单里,绝大部分是离回收站不远的两个地方——上洋桥村和下宅於村。

  这两个村虽然分属椒江区和路桥区,但实际上是公路旁紧挨的两个村,横贯东西的月河北街将两村串联起来。

  走在月河北街,这里绝对不会给人一种乡村的感觉,路两边林立着数百家商铺,它们没有惹眼的店名,门牌号也不清晰,但每一家商铺门口都会写着商品信息,例如长期出售增强聚丙、磁白聚丙、ABS、PP等塑料造粒料。

  这已然是废旧塑料“重生”后的“样貌”,那么中间环节又去了哪里?

  秘密就在这些商铺的背后。

  前面是商铺,后面是工厂,这几乎是两个村共同的特征。

  金志华(化名)曾有意在上洋桥村开办一家塑料造粒厂,不过当他了解这行的背景后,他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

  金志华说,别看废旧塑料是个“点石成金”的行当,但事实上一些工厂并没有通过环保审核,废气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据金志华介绍,废旧塑料回收来后,一般要经过几个工艺,粉碎清洗——热塑挤出成型——水冷却——切粒——装袋。污染最严重的就是热塑挤出成型阶段,废旧塑料在热塑时,由于高温会分解出大量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废气。

  金志华曾带记者前往上洋桥村一家规模较大的塑料造粒厂“参观”,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放入热熔机里废旧塑料瞬间散发出阵阵白烟,闻起来令人作呕,熔化后的废旧塑料呈现出漆黑的糊状,经过滤网变成长条的塑料,最后切割成塑料颗粒。

  “不过分地讲,当这些工厂集体开工的时候,村子的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塑料味。”金志华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在查阅一些资料后,他得知塑料造粒厂排放的废气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一些企业主为了节约成本甚至露天焚烧滤网和塑料废料,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危害更大。

  能否为这些工厂加一个“口罩”

  不久前,记者曾多次在上洋桥村和下宅於村“蹲点”,发现藏身在居民区里的工厂有的在凌晨两三点仍然坚持开工,机器的噪音和空气中的恶臭始终弥漫在四周。

  这样的“勤劳”自然也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在这些经营废旧塑经营的商铺前,几乎都停着至少一辆私家车,其中不乏名车。

  不过,当一部分人在获利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却选择离开,金志华自然是其中一位,这里的环境实在让他不放心。

  而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台州的一个本地论坛上,有人以“窒息的上洋桥”为名发帖称,近年来,随着上洋桥以及周边的塑料造粒厂越来越多,虽然大部分在工商、税务部门登记过,但很少经过环保部门审批许可,尽管经过几次整改,但未能根除污染。留在村里的村民不敢开窗通风。

  事实上,这些塑料造粒厂影响的不仅仅局限在本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随着风,飘散在周边数公里,就连周边的一些小区部分居民也选择远离这些“塑料村”。

  在采访中,很多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能否将这些工厂搬离村子,又或者能否让这些工厂投入更多的环保设备,让空气中不再有恶臭。

 

原标题: 两大“塑料村”:几时村民不再喊臭

稿源: 台州商报 作者: 李 攀文/摄  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