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桃渚的牛蛙大棚昨日拆除
临海桃渚镇,是台州名气最大的牛蛙养殖地,临海当地超过七成的牛蛙产自这里。桃渚人养殖牛蛙的足迹,还遍布三门、天台、黄岩等地。在桃渚北涧村,养殖牛蛙的大棚随处可见,片面追求高产量、高效益,形成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也让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详见本报3月7日7版)。
一头是经济效益,一头是环境污染,“五水共治”开始后,当地政府不得不对牛蛙养殖业做出取舍。考虑到养殖户的实际利益,桃渚镇允许在建的牛蛙大棚停建,在棚牛蛙收成后,一律不得再养。昨日,桃渚镇组织专项行动,对当地已停养牛蛙的空大棚进行拆除。
拆除前,先做好养殖户思想工作
昨天上午8点半,桃渚镇北涧二村附近农田,原本蛙声轰鸣的牛蛙大棚,大多已经恢复安静,养殖户建在大棚边上的小屋也已被废弃。在太阳炙烤下,边上近乎干涸的水沟,却仍冒着阵阵臭味。
牛蛙养殖户老罗告诉记者,自己的几棚牛蛙,上个月已经低价处理完,一是政策不允许,二是确实坏了家乡的水源。看大家都纷纷到外地找出路,老罗也开始在外省物色新的养殖项目。
“一、二、三!”一声整齐的口号喊起,桃渚镇组织的工作人员一齐用力,养殖大棚的竹架被推倒,随后逐一清理。一些难以用人工拆除的钢构大棚,也在拖拉机的协助下,用机械化进行拆除。桃渚镇党委副书记、现场拆除行动总指挥单益波介绍,仅仅北涧中路一片,就有牛蛙大棚216座,近几个月的工作下来,养殖户做通思想工作后自拆一部分,一些养殖户忙着在外寻租土地另谋出路,大棚则交由政府部门统一拆除。
停养后,养殖改种植,或到外省分散养殖
对于当地整个水环境来说,牛蛙养殖确实成了主要污染源之一,而对于养殖户来说,养牛蛙的收入,几乎是他们收入的唯一来源。牛蛙停养后,养殖户们该何去何从?
涧五村的郑修金,在北涧塘养了5个大棚的牛蛙,养蛙的4亩地是其岳父提供的。做通思想工作后,郑修金已决定将养殖地点换到江苏,目前已在孵牛蛙幼苗准备运往江苏;涧二村的罗东生,已做好准备将养牛蛙的二亩地改种茭白;涧四村的王兴富,打算下一步改养泥鳅……
由桃渚镇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拆除工作开展前,政府工作人员已对当地牛蛙养殖户全部进行调查排摸,包括是否愿意自行拆除,牛蛙停养后考虑的其他出路等。记者注意到,大多数养殖户选择分散到外省养殖,也有不少养殖户改成其他低污染养殖,或种植经济作物。
截至昨天下午6点,当地共拆除39户228个大棚,剩余空大棚将在明后几天内完成拆除工作。
原标题: 处理完剩余牛蛙,养殖户各谋出路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