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把小鸡养到能下蛋了,然后免费送给村民继续养,每户村民最多可领60只鸡。等到鸡下蛋了,村民再把蛋卖给合作社赚钱。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发生在天台县雷峰乡。
可是最近,这些养鸡的农民闹意见了,合作社负责人也不想干了。怎么回事?
“送鸡下蛋”曾让不少村民欢喜
“问题就出在鸡蛋上。”雷峰乡林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林英禅说。
林英禅说,2013年4月,我市慈善南北协作造血型扶贫项目进驻雷峰乡,雷峰乡野放鸡专业合作社与温岭市慈善总会、天台县慈善总会、养殖户举行了签约仪式。
该扶贫项目依托雷峰乡野放鸡专业合作社的基础,委托合作社购进鸡苗,经防疫处理和饲养150-160天成产蛋鸡后,免费发放给养殖户。养殖户“借鸡下蛋”,卖蛋生财。林英禅说,“当时,村里32户村民分领了1700只产蛋鸡,每户最多可领60只,最少15只。”
林英禅告诉记者,这个项目进村之前,他召集全村大多数村民开会,讨论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当时大家都很欢迎,对这个项目期待很高。”于是,2013年10月10日,合作社把产蛋鸡发放给村民。
事实上,这个项目是可以赚钱的。
林家山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林山清说,他也领了鸡,而且是60只。“第一个月,这些鸡下蛋很少,到第二个月,每天能捡20多个蛋。第三个月就开始赚钱了。”林山清说,为了养鸡,他花1200元买了玉米、稻谷等饲料,这些成本第三个月就全收回来了,而且还小赚一些,食料到现在还没有用完。
村民林德财也养了40只鸡,没赚到多少钱,但是吃了不少土鸡蛋,还送了不少人情。
收购价低,让扶贫项目有了摩擦
◆村民——市场价远高于收购价
村民得到了好处,为什么还闹意见呢?
林英禅说,合作社收购鸡蛋的价格太低了,村民不愿意卖。
原来,合作社当初和农户签订协议,鸡蛋按10块钱一斤收购。土鸡蛋小,一斤12个左右。而村民自己把鸡蛋拿给来村里收土鸡蛋的人,一个能卖到1.5元,12个则能卖18元。因此,养殖户不愿意把鸡蛋卖给合作社。
雷峰乡野放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其祥说,他到林家山收鸡蛋,跑了多次,村民都说没有。经过了解,他发现村民把鸡蛋都自行卖了,他也就很少再去这个村收蛋了。
然而,变故出现在今年1月份,也就是林山清等养殖户养鸡的第四个月,他们正准备赚钱的时候。
今年1月,我省有人被确诊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感染人数一天天增多,人们“谈鸡色变”,再也没有人来林家山收土鸡蛋了。林家山离集市遥远,鸡蛋又不好运输,习惯了12个鸡蛋18块钱的养殖户,不想10块钱就把12个鸡蛋卖掉。
可他们又苦于鸡蛋没有销路,只能把鸡蛋送人或者自己吃掉。
◆合作社——这是协定价格
葛其祥对此事也很苦恼。
“我们把鸡养到能下蛋了,免费送给他们,他们却不把蛋卖给我。”葛其祥告诉记者,鸡蛋的收购价在与养殖户签订的协议里很清楚,鸡蛋价格是波动的,但是他的收购价却不波动,市场低于10元/斤时,他也是按这个价收的。
葛其祥说,“按照一只鸡两天一个蛋来算,每只鸡两天的食料最多只要0.5元,我收每个蛋0.8元,他们没有把小鸡养到产蛋的过程,拿到鸡就能赚钱,养殖户说让我们让利,他们就不能也让点?”
葛其祥说,自己已经打算放弃,他在想要不要承包土地干他的老本行——种植果树。葛其祥说,禽流感之前,他的鸡蛋很好卖,不用他跟外面的酒店联系,人家就主动找上门来,一买都是几千箱。可是现在,他收的蛋,卖得很便宜,但还是少有人买。“尽管这样,村民打电话给他说有蛋,我还是会去收。”5月27日,葛其祥告诉记者。
天台县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王金达告诉记者,项目引进来前,天台县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和雷峰乡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乡长进行调研,认为养鸡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是一个比较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项目。该项目计划连续5年在雷峰乡17个村投放产蛋鸡两万只,每年总计将新增净收入200万元。“这个项目是长期的,养殖户眼光要放长远,况且他们养鸡基本是零风险的。”王金达说,另外,鸡蛋收购价是经过商议而且养殖户签字的,是一个保护价,养殖户也应该遵守协议,把鸡蛋卖给合作社,毕竟合作社是企业,人家也要赚钱。
“送鸡下蛋”的症结源于没有尊重市场
“市场经济时代,还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来操作,养殖户肯定不愿意。”27日上午,市扶贫办副主任谢祥德告诉记者,“什么是扶贫,扶贫不是救济,扶贫是找到一个‘输血’的途径,最终达到‘造血’的功能。”
雷峰乡“送鸡下蛋”扶贫项目初衷是好的,但按照10块钱一斤的固定价格来收购鸡蛋,“这是计划经济时代才有的,而现在再用这一套,显然是行不通的。”
市扶贫办主任张学贤说,类似的扶贫项目全国各地还有很多,2000年黄岩也出现过。“当时,黄岩平田乡的一个食品加工厂,和农户签订协议,让农户都种一种豆类,然后按照一个价格收购。”张学贤说,“农户很高兴,都开始种,到了豆子成熟时,有农户发现,把豆子卖给别人能赚更多的钱,于是就不把豆子卖给食品加工厂了。”
后来,其他农户听说后,也开始自行卖豆,那一年,食品加工厂基本没收到豆,就把那项食品的生产线停掉了。
可是农户却没有停下种豆的脚步,第二年,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种豆的队伍,规模也比上一年要大。到了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豆子,价格根本起不来,这时,农户想起食品加工厂了,要求工厂按照约定的价格收购。
张学贤说,这个扶贫项目和“送鸡下蛋”基本一模一样,“我们不能说老百姓不对,他们只想按照市场规律赚到自己应得的,但企业你不尊重市场规律,那这个项目就很难开展下去。”
谢祥德说,早些年黄岩西乡果蔬合作社的操作模式值得借鉴。
该合作社种植高山蔬菜,把农户的土地承包过来,然后雇佣这些愿意劳动的人种菜,支付他们工资。到了年底,根据合作社的收入,按照土地所有人、种菜者、合作社三方3:3:4的比例,进行分红。“这时,土地所有者、种菜者都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愿意而且主动把菜种好。扶贫的根本目的是达到企业和扶助对象的双赢。”
张学贤补充道,扶贫项目,仅靠一纸协议是不够的,扶贫对象履行协议的意识往往很差。“合作社要培养扶贫对象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明白致富靠自己,还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让老百姓不吃亏。”
原标题: “送鸡下蛋”:为何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