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县发改局帮扶团,我们村庄大变样了!”这些天,面对一拨拨前来参观的人群,仙居县“五水共治”样板村、白塔镇上横街村党支书许子兵感激地说。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帮扶团还为上横街村明确了“整合农家乐产业、发展集体农庄、建设文化礼堂”的项目帮扶思路。眼下,三大项目进展顺利。
2011年底以来,仙居县开始组织实施“强基惠民村村帮”工程,按照“一村一团、一团三人、一帮三年”的模式,选派2000多名机关干部,向全县所有行政村派驻帮扶团,每团团长由科级干部担任。“我们把‘村村帮’工程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致力打通密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仙居县委书记单坚说。
用心帮——
因村制宜,按需派团连民心
初夏,皤滩乡板桥村的500亩精品提子基地里,提子枝叶繁茂、长势良好。正在基地忙碌的村民方炳先说,“在帮扶团的帮助下,村里的现代农业蒸蒸日上。”
“板桥村位于旅游重镇皤滩乡,结合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适宜发展现代农业,还可带动观光游。”板桥村帮扶团团长、仙居县农业局局长杨赛中这样解释帮扶的初衷。目前,该村还建成绿色杨梅基地1000亩。
在结对村帮扶中,仙居县开展“五帮五促”,即帮理顺关系、促班子和谐;帮扶优机制、促管理民主;帮理清思路、促科学发展;帮破解难题、促惠民先行;帮文化建设、促乡风文明。
去年,仙居县实现行政村规模调整,从723个行政村调整为418个村(居)。根据实际,今年初,仙居县开展“新年新村领新愿”活动,了解各村的重点需求和主要困难,分门别类建好村情台账,按需派团。白塔镇高迁村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今年,该县选派了由县文联班子及业务骨干为主的新帮扶团联系该村。县文联以“文化惠民”为主题,利用自身文艺优势,开展红红火火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三年来,仙居县各帮扶团队已累计落实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农田水利建设等各类民生实事项目2700多个,落实资金3000多万元。
突出评——
一线考核,过程目标两手抓
点击“仙居县群众工作网”,一张“电子民情全景图”跃然于眼前:全县各个行政村9万多条基层信息,各帮扶团队的“履诺进度”、“帮扶日志”、“督办点评”等一目了然。
仙居县各个帮扶团年初在各联系村公开承诺,每年至少帮联系村办1件民生实事。同时,建立“每季例会、半年点评、年终考评”的工作机制,建立以群众评议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的方式,对帮扶团成员在帮扶期间的工作作风和帮扶实绩等进行一线跟踪评价。在各乡镇(街道)“村村帮”工作例会和点评会上,帮扶大团团长、联系乡镇的县领导检查点评每一阶段的帮扶情况,督促工作开展。南峰街道还投入使用远程指纹考勤机,规定每个驻村干部一周下村必须有3天时间,在所驻村进行指纹考勤,并委托第三方机构测评群众对驻村干部的满意度。
仙居县把帮扶工作列入县对乡镇、部门综合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仙居县还两次开展“十佳”帮扶团队和“十佳”帮扶干部的评选活动。目前,全县有7名优秀帮扶干部得到提拔使用或转任重要岗位,对群众不满意、成效不明显的5个帮扶团队进行了调整,对21名表现不佳的帮扶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创多赢——
百姓受惠,干部在基层成长
公盂村,位于田市镇海拔600米的高山上,因风景优美被驴友称为“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通向外界的却是一条需要爬2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然而,三年里,该村帮扶团就是一次又一次爬上这个小山村,帮助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新建两座公共厕所,还帮助村民发展梯田油菜种植和高山农家乐等项目,带动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不仅是民生实事,在帮扶中,仙居县还帮助300多个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帮助176个有矛盾的村班子理顺了关系。帮扶团还通过“慈孝仙居”创建、文化礼堂建设等,促进乡风文明。
据统计,仙居县选派的2000多名“村村帮”成员中,大批干部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在帮扶中,这些干部从与村民拉家常、嘘寒暖开始,从帮群众解决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在办实事小事中积累起与群众的感情,慢慢学会如何与群众说话,如何做群众工作。
帮扶团成员杨俞娟是浙大硕士,谈起两年多的帮扶实践,她感慨:“学校毕业就工作,刚到村时,村民一开玩笑就脸红,遇到事情心就慌;现在,和村民打交道比较自然了,和村民的心更近了。”
原标题: 仙居:真情帮扶 百姓点赞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