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潜水爱好者上浮时一定要控制速度,不能过快
病人一旦得了减压病, “减压舱”就成了救命稻草,进入这个舱里,会将压力还原到海底的压力,慢慢将惰性气泡还原并排出体外。
潜水,是为了去看陆地上见不到的美景,但有时潜水也是项危险的运动。
5月9日凌晨,在福建附近海域潜水的王先生因从30米深的海底上浮速度过快,得了“减压病”,按照王先生的病情,需要在减压舱治疗5~7个小时,还需要有医护人员陪同,治疗时,减压舱里的压力相当于海下50米的压力,正常人在里面,稍有不慎,脾、肺、心脏等器官就会丧失功能。
这随时危及人命的“减压病”究竟是何物?
从30米海底上浮太快
潜水爱好者患上减压病
王先生是名潜水爱好者,下水也有好几年了。5月8日下午,王先生和朋友在福建附近海域捞海参。
第一次下潜,王先生捞到了十来条海参,很快,他又再次下潜到海下,这次达到了30米深,这时,他不小心将氧气管折弯了,以至于在深海里突然断氧,王先生一慌,便以最快的速度从海下30米深的地方浮上水面。
等他爬上船后,脸色苍白,呼吸急促,捂着胸口不停喊痛,工友们一看情况不对,立即开着船把他送到附近医院,医院确诊王先生患上了减压病,需要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当地只有一家医院有这种设备,但被告知氧舱正在检修。
老王的表弟打听到,宁波解放军113医院有,于是从福建开车把表哥送到宁波,到宁波时已是5月9日凌晨,王先生已经神志不清,生命体征不平稳。
医生检查确诊,王先生患上的的确是减压病,这种病最好在病发两小时内救治,显然,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机,须马上进减压舱抢救。
这随时危急人命的“减压病”究竟是何物?
解放军第113医院高压氧科主治医师佘志峰介绍,减压病也叫潜水夫病,人体因周遭环境压力急速降低时造成的疾病,深海作业的劳动者、深潜爱好者,从海底上升过快,极容易患上减压病。
“这些海底作业的人,都会背着氧气罐,罐内的气体除了氧气外,还会有一些惰性气体,这些惰性气体在人体血管内会产生小气泡,如果缓慢上浮,小气泡会随着呼吸一点点排出体外,但如果突然上升到海面,气泡不但排不出去,还会变大,变大后的气泡可能会堵在身体任何部位的血管,随时有生命危险。”佘医生说。
进舱抢救5小时
病人醒了,护士却倒下了
病人一旦得了减压病, “减压舱”就成了救命稻草,进入这个舱里,会将压力还原到海底的压力,慢慢将惰性气泡还原并排除体外。
凌晨2点15分,解放军113医院高压氧科“90后”男护士王建钢被喊来帮忙。
作为高压氧舱的护士,王建刚当然知道这次进到减压舱里意味着什么, “减压舱”是专门为潜水员设置的,舱里的压力相当于海下50米的压力,正常人进去,稍有不慎,脾、肺、心脏等器官功能就丧失了。更别说王先生已是危在旦夕,在舱内做心肺复苏,没个5到7小时根本下不来。
“能救患者,这个险我愿意冒,相信我。”王建刚向同事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后,钻进了“潜水舱”。
一分钟,两分钟……一晃快5个小时了,同事们从减压舱显示屏上看到,王建钢不停地在为患者做心肺复苏,他的衣服已经湿透贴在身上,但患者王先生的呼吸越来越弱。
同事们为小王护士捏着汗,这种情况,不能开仓换人,否则舱内压力骤变,只会加重患者病情。
时针指向7时30分,5个多小时过去了,舱门终于打开,王先生的生命体征平稳了,他被送到ICU病房,后面的王建钢前脚刚跨出舱门,就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医生诊治后确诊他患了减压病,要进行氧舱治疗。
医生:潜水爱好者上浮时
一定要控制速度
好在救治及时,王建钢没有生命危险,在减压舱内治疗后,渐渐恢复过来。
昨天是国际护士节,经过休养后王建钢已经康复,但他一点也不开心,虽然医院全力抢救,但因错过最佳救治时机,患者王先生的肾脏等器官已全部丧失功能,昨天上午家属放弃治疗了。
解放军113医院高压氧科主任医师蒋攻达说,现在潜水爱好者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痴迷海底深潜,如果上升时太快,很容易得上减压病。
他建议潜水爱好者,下水时一定要仔细检查装备,确保万无一失;潜水前尽量选择附近有减压舱医院的海域,出现状况可以及时救治,万一需要转到远处医院,一定不能坐飞机;潜水爱好者每次潜水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2小时;更不要连续反复潜水,中途适当休息;最重要的是,潜水后上浮速度不能太快,即便在海底有突发状况,也要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尽量放缓上升速度,另外,经常潜水的人,可以隔一段时间到医院的减压舱治疗一次,排除体内不易被觉察的小气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