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市民来到仙居绿道骑车休闲,放松心情。记者孙金标摄
“咔嚓”、“咔嚓”——来仙居旅游的吉林省长春市徐凤龙一家悠然地骑行在永安绿道上,眼前的美景让徐凤龙不禁停下车子,拿出相机拍摄。“第一次来仙居,这里的景色令我震撼。”徐凤龙一边拍摄着,一边赞叹,“山好水好空气好,骑行在绿道上的心情更好。”
永安绿道是仙居绿道网的主绿道。2011年,随着“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仙居县委县政府决定用10年时间,建设总长度达492公里的绿道网,让生态绿道成为推进仙居旅游的新亮点,精心打造仙居生态宜居城市,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去年年底,51公里长的永安绿道一经免费开放,立即吸引了仙居及周边游人骑行,并促进了旅游休闲业和周边经济发展。据统计,该绿道一期工程完工不到两个月,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快了53.6%。
小绿道,已成为市民娱乐健身之道、游客观光休闲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
显山露水精雕琢,让城市宜居生活有品质
夜幕下,漫步在永安公园至浮石园段的绿道上,只见一盏盏黄色的无骨花灯形路灯掩映在绿树丛中,散发出柔和光辉,和潋滟溪水交相辉映。
“像这种按无骨花灯形状制作的路灯,我们在绿道上安装了120盏。”仙居县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沈雄伟介绍,无骨花灯是仙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特色,而且美观。
记者了解到,在绿道配套设施建设中,仙居建设部门不仅考虑绿道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彰显地方特色,还提倡低碳、绿色、环保理念。除无骨花灯形路灯外,该县在栈道、栏杆、驿站建设上采用石英塑等节能、环保、耐用的新材料,使之融入周围景色,错落有致。
从路灯到路基面层铺装材料,从栈道建设到小品建筑材料,注重“显山露水”、精心雕琢,力求提升城市品质。
“生态化是绿道网建设根本要求,建设中我们注重最大限度地保护,减少人工开发的痕迹。”仙居县市政管理处副主任郑向阳介绍说,像石壁村地段地势险要,他们就建设栈道,大型机械设备搬运全部靠人工和牲畜来完成。
实际上,仙居在绿道规划之初就提出“三不”原则,即不破坏地质地貌、不占用农田耕地、不搞大拆大建,因形就势,利用村道、河滨、山脊线和果园,沿山边、溪边、林边、路边蜿蜒穿行,遇树绕路、遇水搭桥、遇村绕道,保护好原生态森林、植被、水体,保护好历史民居和特色建筑。在自然景观好、视野开阔的地方,则设置观景台、亲水平台等,尽量使绿道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与健身、休闲、观光的功能相一致。
去年春,依山水而建的永安绿道一期工程建成开放,大批市民蜂拥而至。“每天,到绿道健身的市民达6000多人次。”郑向阳说,春节期间前来游玩的不下20万人次。
串联人文绿色元素,让生态休闲游走入生活
一大早,仙居鸿鹿农场精品草莓园负责人王陆军就在大棚里忙碌开来,查看猕猴桃、水蜜桃、西瓜等作物的长势。王陆军告诉记者,这是为日益红火的亲子采摘做准备。
仙居鸿鹿农场精品草莓园位于田市镇台创园内,距仙居永安绿道约1公里。自绿道开放后,每到周末,来园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段时间,周末过来采摘的游客都有五六百人,既有骑自行车游绿道过来的,也有自驾车带孩子过来的。”王陆军说,随着绿道的开放,骑行来采摘的游客日渐增多。去年,每亩收入达3万元,让王陆军对生态经济充满了信心。目前,除了继续栽种草莓外,王陆军还种植了4000株水蜜桃以及提子、猕猴桃、西瓜等作物。“今年,园里的提子、猕猴桃可以投产迎客了。”
在建设绿道过程中,仙居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将绿道建设与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结合起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摊开绿道规划图,记者发现,绿道网由22条沿溪谷、风景区道路及城市景观道路的绿道组成。
沿线汇聚了南峰山、漂流码头、木口湖森林公园、大神仙居景区、高迁古民居、石仓洞奇观、景星岩景区、淡竹原始森林、皤滩古街、桐江书院等10个风景名胜区,杨梅基地、薰衣草基地、蓝莓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园区等观光和农耕体验旅游基地点缀在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非常丰富。 “绿道,就像是一根根串起了珍珠的项链,让仙居的旅游更加富有内涵,更有吸引力。”仙居东方旅行社有限公司地接部主管王美华说,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公司推出“神仙居+采摘+绿道”旅游套餐,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卖点”。仅今年油菜花节期间,该公司接待的游客近千人。而在去年的油菜花节和杨梅节中,仙居共接待游客208.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27.9%。 发展乡村农家乐,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南峰街道石壁村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人的自然村,坐落于永安溪旁。以前,这里的村民到仙居县城需翻越两三公里的山路。如今,在绿道上骑电瓶车五六分钟就能抵达城区。 不仅如此。去年夏天,村里人开始在村通往绿道的路口摆起了小摊,卖起了矿泉水、冷饮、茶叶蛋,出租起了绿色自行车,经营起了农家乐。 “我不识字。不摆摊,平时很难再挣到其他钱了。”摆小摊的61岁村民吴海莲告诉记者,家里平时种地,靠卖笋赚点小钱,经济困难。摆小摊后,收入明显增加,周末一天能赚到一两百元。“政府把绿道修起来,出行方便不说,还把钞票‘送’上门来了。” 据浮石园社区主任赵忠伟介绍,目前,石壁村在绿道边上摆这样小摊的共有5家,每户一个月平均收入达1000多元。 绿道的开放,带来了骑行游的同时,让农民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 水孔头村村民徐和争原本在外从事餐饮业,自打知道县里建设绿道,马上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去年5月,徐和争投资5万元,在紧邻绿道的清口园村租了几亩地,种玉米、土豆、番薯等绿色作物,养土鸡、钓溪滩鱼,经营起农家乐。“每到周末就忙不过来,菜单堆起高高的一叠。”徐和争笑着说,周末或节假日时,最忙的一天,收入可达二三千元。 周末,骑行在绿道上,记者看到,许多户村民做起了自行车租赁生意,一片红火景象。“一些出租点,周末一天下来,收入不下三千元。”赵忠伟说。 绿道,串起了农民增收致富路。据统计,绿道建设开放后,为沿线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多个、间接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农民人均增长1000余元。其中,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快53.6%。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