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新华网图片江寒摄
第一,在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升到更高层面的文化战略总体思考。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东强西弱,在中国的外交发展上也有不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不是经济带和植入的基础上思考,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思考。我提出第一个命题就是区域大协同创新概念。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这要和社会交往、生态共建和文化交流一体化地去思考。
第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代的建设是一次经济转型升级,在文化政策的建设上一次转型尝试。过去15年的文化建设的政策指导思想上,基本上以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为基础。最近五年来,我们开始兼顾到一些西部建设和一些特色地区的建设。我想通过丝绸之路的文化产业发展或者是丝绸之路文化建设,面向西部、面向边疆、面向县域上对文化政策的建设有所突破。这种转型首先是政策导向从而引导的转型。应该是实现广义经济共同体和文化经济的有效融合。
第三,实现刚特色产业与事业的同步推进。这个推进当中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特色,西部特色,区域特色都非常突出。所以差异化、交融性是他的主要文化特点。我们过去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经验。丝绸之路的精神核心就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主线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目的是合作共赢,打造利益共同体。
第四,是对外贸易新型增长级,与文化走出去紧密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出这个经济带有30亿人口,占了全球人口40%多。他对这种重要的战略性体现在文化贸易上,更多还是国家软实力和我们文化安全这样一种表现。
第五,文化开放与共享。从整个丝绸之路历史来看,古丝绸之路的强大影响力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印刷术对西方影响深渊。13世纪以来,不少欧洲旅行者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把技术带到欧洲。文化产业带的发展对外是面向欧亚地区使文化和精髓得以共享,为区域一体化作出铺垫,继续串联民族的沟通。
最后一个原则就是政策要先行先试。前面第三点讲过,这个区域建设从国家层面应该首先思考政策突破点兼顾文化安全。要出台一套完全适合中亚地区西藏、内蒙、甘肃、宁夏地区的文化建设。
因此,一定要把事业和产业融合在一起,单纯讲事业、讲钱、讲经济利益不行,甚至在这个地方可能事业要优于产业,要整合现行的村村通,要提出一些政策。
具体规划有四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做好一个紧密与经济带相联系的一个文化产业的规划。
在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他们之间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找到共同点和产品。要注意资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发,而对文化的开发把老祖宗的文化开发出来,这里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国西部优势在于生态系统的天然性、多样性,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性。
第二个规划建议是做强交流平台,为对外开放与贸易搭建一架金色、多彩的文化之桥。让我们民族兄弟和我们共赢,让我们周边的这些产业带上面的国家和我们共赢。推动专业论坛,构成专业交流平台、研究实体,在国家层面上来配合这个经济带或者是产业带。
第三个关于规划建议是做精文化建设,推动区域城镇化建设。将文化产业带的规划区和辐射区的文化建设与城乡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城镇化水平也能使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快速落地实施,在政策人力配套服务方面全面提升。
最后一个规划建议就是做实服务与保障,推动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落地。让基础建设、人力配备和产业升级的保障措施,通过这条金色的彩色的文化之桥,通到西域、通到整个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上。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产业发展,绝对要跳出文化产业,跳出经济层面,以大文化的思路来构建国家层面的问题。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