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怀念一个死去的人?诗人臧克家说得好: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4月16日,笔者在山北村采访的当天,楚门镇委组织了一场讨论会,主题是“远学焦裕禄,近学孙登平”。
两个典型,一远一近,一旧一新。今年3月下旬,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参观时,就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要求: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学习榜样往往从参照开始。孙登平这一典型近在身边、鲜活生动。更重要的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穿越了时空界限,在他身上得到了质朴的诠释。
整理采访素材时,笔者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山北村修第一条水泥路时正逢酷暑,孙登平就顶着烈日守在施工现场,生怕有人偷水泥。那天,就因为不肯放走一铁锹的水泥,他与村民发生争执,衣服被扯破,还被打了一顿。
建市场、建小区、建大楼……20多年来,这个普通干部在冷漠、质疑甚至谩骂中克难攻坚,赢得认同、尊敬和拥护的秘诀,是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在他的影响下,全村的党员干部都能警钟长鸣,自尊、自省、自重、自励。
在大家心里,孙登平是个矛盾综合体:古道心肠却性情急躁、手握巨款却一毛不拔、大字不识却无师自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孙登平做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利益。
也许我们在被他感动的同时,仍有这样的困惑:逝者已矣,或许终将为人淡忘,那么重复的追念和宣扬是为了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讲述和传递这些故事的真正意义,不是被感动,而是被鼓舞。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