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正文
漫漫熊市噩梦 “80后”普遍“受伤”离场
2014年04月22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摘要】 “80后”进入股市,大约是A股股指高悬在6000点时。之后的A股故事无需多说,很多“80后”“腰斩离市”,从此对股市失去了信心。   

  原标题:看过A股6000点神话,经过漫漫熊市噩梦

  “80后”在很多领域已成主力军,但肯定不包括股市。

  “80后”进入股市,大约是A股股指高悬在6000点时。之后的A股故事无需多说,很多“80后”“腰斩离市”,从此对股市失去了信心。

  虽然近期“沪港通”等各种利好消息现身,不少投资者开始看多股市,但众多“80后”仍不为所动,更愿意把钱放在各种互联网“宝宝”中理财。

  为什么不再炒股?

  只有亏钱,没有赚钱

  陈先生,1982年出生,企业销售总监

  2007年股市最火的时候,陈先生刚大学毕业两年,攒了1万多块钱。看同事们都说炒股怎么怎么赚钱,他就入市了,人家说什么股票好就买什么,追涨杀跌。那时候大盘好,从4000多点涨到了6000多点,即便是乱操作也没亏太多。

  “那时候,我一个月4000多元工资,工资卡和股票账户绑定,基本上每个月工资发下来,就全部转到股市,银行卡里就留几百块钱吃饭、坐车。到要交房租的时候,卖掉一点股票。真当是吃馒头咸菜也要炒股。”

  2007年10月,大盘上到6000点后就跌了下来。那时候大家都说能到8000点,陈先生也相信牛市还会持续一段。正好家里让他在杭州买房,准备了70多万元首付款给他。他想先用这笔钱炒股,因为有不少人卖了房子炒股。当然,他留了个心眼,只打了35万元进股市。

  “2008年股市就不怎么好了,到下半年,基本上就进入熊市了,我这35万基本上都打水漂了。2009年,亏得只剩下10万不到,在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割肉离场,最后只剩下7万多。”

  “那会儿,我同事,一个女孩子,大我两岁,用了30多万元买了两套小房子,在庆春路、凤起路附近。我当时还说她傻,要付那么多按揭。结果人家其实是最聪明的,两套房子都升值了,每个月租金能收5000多元。现在人家都开大奔了,我还开着小骐达。”

  陈先生还在股市里折腾过几次,“每次都是亏钱。很多股票都这样,拿着的时候不涨,等我卖了就疯涨。我也挑中过一些好股票,后来就死拿着,结果拿上半年甚至一年,它都没涨,和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点下跌,最后也只能割肉离场。”

  陈先生算了一下,从入市到现在他大概亏了40多万元。“今年年初,我把剩下的全部转出了,不炒股了。”

  深套中,被迫死磕

  王小姐,1982年出生,企业策划经理

  王小姐同样是2007年“全民皆股”时加入炒股大军的,连K线图都不会看,就在网上跟着一些推荐股票的人炒股,一开始是赚的,后来就不行了。

  一次碰上某证券公司交易员在做推介,说只要在他们那里开户,每个星期都会推荐好股票,还有投资介绍会,专门推荐股票。王小姐看了他们推荐的股票,的确都是涨的,她就把账户转到这个证券公司了。

  “一开始,也赚了一点。后来推荐的股票就不太行了,其中就有中国铝业,在32块的时候买的,最高也涨到过40多块。我问那个交易员要不要卖,他说拿着,会到90块的,至少还会涨回到60块。结果,反倒是一路下跌。跌到过5块,后来涨回到20块,我想可能会回到30块,就没卖。后来又跌了,一直在10块以下。现在我都懒得看了,连账号密码都不记得了。我绝对是深套,就只能死磕着了,等哪天涨回到30块,我再卖了,从此撤离股市。”

  “我觉得自己不适合炒股,自己不懂,老是要从别人那里听消息,进去是筑底的。中国铝业后我就没再炒股,一是没什么钱了,还有就是亏怕了。我买了1000股中国铝业,花了3万多块,现在就剩3000多块了。”

  调查

  43名“80后”,大多已彻底离开股市

  记者随机采访了43名“80后”,都是1981年-1984年之间出生的,30名男性,13名女性。其中有股市账户的41人,占95%以上,普遍是2007年和2008年开户的;1名女性和1名男性没有股市账户。

  41人入市的时候,资金超过30万元的有2人,资金在10万元-20万元之间的有5人,5万元-10万元之间的有11人,5万元以下的23人。

  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离场,只有1名女性因为2008年买了房子,将资金撤离股市,才没有亏损。11个人亏损50%以上,其余基本亏损20%以上。

  现在还在经常操作账户的有5人,偶尔操作的8人,基本上不操作的27人。已经把全部资金撤出股市的有25人,另有9人深套中。

  被调查的这43人都有使用余额宝的经历, 35人已把余额宝作为主要的理财工具,投入资金量在10万元以上的11人,5万元以上的23人,2万元以上的7人,2万元以下的2人。

  股市给了他们什么?

  “80后”普遍都是“受伤”离场

  进过股市的“80后”中,大多是“很受伤”之后彻底失去了信心。

  杭州一家证券营业部的宋先生告诉记者,从他们营业部的开户情况来看,“60后”、“70后”占了50%,“80后”占了40%,那10%里可能会有两三个“90后”。

  从资金活跃度来说,“60后”和“70后”的账户比较活跃,基本上都有交易,但是“80后”有一半多是“死账户”,有些账户已经没钱了,有些账户深套着一直没动。

  从资金量来说,也是“60后”、“70后”的账户资金比较多,十几万元到几百万元都有;”80后”的资金量比较小,10万元左右的比较多,很多人控制在10万以内;“90后”的资金可能就是1万元以内,纯粹是好玩好玩。

  为什么“80后”不爱炒股?宋先生表示,大部分”80后”都是在2006年到2008年开户进股市的,很多人当时没有任何经验,瞎炒一通,大部分都亏钱了,而且很多是在股指最高点时入市,经历了很惨烈的大跌。“60后”、“70后”因为在股市里的时间比较长,又积累了一部分经验,不少人还是赚过钱的,所以对股市还比较热衷。

  张先生是杭州一家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2008年建了一个两个股市投资者QQ群(每个群50人),“70后”“80后”是主要成员,”80后”约有70多人,“70后”有二十几人,还有个把“60后”。

  “刚建群的时候,‘80后’非常活跃,整天问:‘老师,什么股票比较好?’‘老师,帮我看看xxxxxxx这个股票是继续拿着还是走掉?’‘老师,你推荐的那个股票怎么没有涨?’……现在这部分活跃的‘80后’有些已经退群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跌,剩下的也很少在炒股了。我算了一下,现在这两个群还在炒股的,大概30多个人,大部分是‘70后’,‘80后’已经很少了,可能就十来个人,有一些是股票深套中,已经不打算操作了,打算等下一个牛市解套。去年上半年还偶尔有一两个活跃的‘80后’,操作也频繁,到下半年余额宝之类的出来之后,这批人就基本撤出了。”

  宋先生和张先生这两位业内人士都觉得,随着互联网金融更为突飞猛进的发展,潜在投资者远离股市的趋势还会增强。“就连我自己,有时候也会把资金撤出来,放点到余额宝里。”宋先生说。

  现在他们

  怎么理财?

  很多人热衷余额宝

  陈先生说,去年底开始他就把部分钱放到余额宝里理财,微信理财通里也放了一部分。“比炒股好多了,每天都有收益,而且没有风险。”

  陈先生有房贷、车贷,每月固定贷款支出就要7000多元,还要养3岁的儿子,不确定性支出也较多,所以平时都把钱放在余额宝和理财通里。“现在大部分的钱都放里面了。在我带动下,我老婆的钱也全部放在里面了。”

  王小姐也告诉记者,她每个月房贷2500元,女儿两岁了,家庭开支其实不小,她也想理财,但没有合适的方式。

  “不炒股以后,我的钱基本上就是存银行。也想过理财,但都不合适。我和老公一个月加起来大概是1万元收入,能存下的钱很少,而且还要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存几个月以上的定期并且数额大的理财产品都不合适。”

  现在,王小姐理财就把钱存在余额宝里。“这对我们这种收入不高的小家庭来说,利率算是高的了,转出也方便,就算钱全部放里面也没有问题。要还房贷了,直接从余额宝转到银行卡上就可以,到账也很快。目前,我觉得最好的理财方式还是余额宝之类的各种宝。”

  小李也告诉记者,他现在主要的理财方式就是余额宝,工资发下来了,就转进去。“身边要用的也就是吃饭、坐车的钱,买东西什么的,都网购了,用余额宝直接买了。现在它的收益率比过年期间低,但比银行活期存款仍然高很多。”

  最新统计显示,余额宝用户规模达到了8300万户,已经超过了6700万户的股市投资者开户数。

  从用户年龄和地域分布来看,余额宝的用户年龄以25岁至35岁为主,这表明它已成功俘获了“80后”和“90后”的理财之心。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褚睿雅  编辑: 赵静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