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文化 正文
黄岩作家梁临芳:两获中国寓言文学最高奖
2014年04月20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他迄今发表文学作品3800多篇,其中180多篇在全国赛事中获奖

 

  梁临芳,1952年4月出生,黄岩区宁溪镇文化站干部,现已退休。

  至今他共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3800多篇(首)文艺作品,其中360多篇作品入选各种书籍,180多篇作品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征文或比赛中获奖。现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音协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传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种辞书。

  没想到是位“须眉”

  “梁临芳”名字中的“芳”字,容易让人误以他是个女性。

  “长期以来,一些不了解我的文学爱好者、编辑,与我信件来往中都把我看作女性,称我为‘她’”,梁临芳笑道。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梁临芳当时正在宁溪区文化站工作。

  海南省儋县文化馆一个宋姓青年千里迢迢特地赶来看望梁临芳,相见握手时他第一句话是“想不到您原来是位男的!”

  他跟记者聊起最初与文学的接触——

  “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梁临芳感慨道。

  上世纪50年代初,梁临芳出生在偏远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我的祖辈都没有上过学,我家有兄弟姐妹8人,哥哥、姐姐也大多无钱进学校读书。”梁临芳说起早期家境。

  解放后,梁临芳终于如愿上了学。

  他从小就富有想像力,在老师的培养下,喜欢上了作文。

  1972年在宁溪高中班读书时,他的处女作《争向北京送喜报》在当时县文化馆的油印小报《工农兵文艺》上发表。

  高中毕业回家种田,虽然当时报刊稀少,但他仍然坚持文艺创作,终于在1974年10月27日他的第一首诗歌《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在《浙江日报》上发表。

  山里人进城“学艺”

  70年代,梁临芳当民办教师,教书之余坚持文艺创作。

  当时学校里没有图书、杂志看,梁临芳便每隔一段时间步行30里路到当时的宁溪区文化站向王小飞老师借杂志看。记得那时站里订的为数有限的杂志都是省级文学刊物,如《东海》、《广西文学》等等。

  80年代初,当时的黄岩县文化馆经常组织业余作者举办笔会,创作小戏、说唱、快板、唱词等各种形式的作品供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出用,梁临芳因为爱好文艺创作,每次都在受邀之列。

  当时他去黄岩城里非常不便,他从富山老家蓝田村出发,先步行30多里路,然后从宁溪乘车到长潭埠头,下车后乘船过渡到长潭坝头,再赶到长潭车站乘车到黄岩。

  “为了赶车和赶船不误班次,人人都要跑步,大家跑得汗流满面,非常狼狈。”由于路途远且不便,梁临芳每次到黄岩开会都要早一天报到。

  作为深山里的一个文学青年,被特地邀请到城里参加笔会,这机会确实来之不易。

  “记得当时参加的人数一般为10来人,有时甚至不到10人,几乎全是城关人。”梁临芳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大家对这位来自西部山区的小伙子都特别热情。

  梁临芳非常珍惜每次学习机会,拜能者为师,无论是小戏、唱词、快板、三句半等他都勤奋创作,作品开始不断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并被各地业余文艺宣传队搬上舞台。

  一年发表新闻作品350多篇

  “创作是最美好的享受。”梁临芳说,写作需要安静的环境,转入镇文化站工作初期,他从没有写过东西,作品基本都是假日里“出炉”的。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醒来后他知道自己生病,且又是假日,就心安理得地躺着。可躺着没多久,他就闲不住了,脑海里总有一些创作的灵感不断涌现,于是梁临芳一会儿坐起来翻看资料,一会儿躺下来构思作品,一有了思绪就马上翻身奋笔疾书……两天下来,他写了15首儿歌,20多首微型寓言诗,还有5篇小寓言,同时,他的感冒病情也减轻了。

  梁临芳回忆说,这次在病床上创作的作品,后来百分之八十以上被各种报刊录用。

  从2002年开始,梁临芳既写儿歌,又写寓言、歌词,同时还写新闻报道,每年发表文学作品及新闻作品一般都各有百多篇。2009年,梁临芳单发表的新闻作品就有350多篇。

  两获中国寓言文学最高奖

  从80年代开始,梁临芳业余主要进行民歌体诗歌创作,在《浙江日报》、《浙江文艺》、《文艺演唱资料》等报刊发表作品。

  同时也进行寓言、歌词等作品创作,歌词仅配合中心撰写,提供给谱曲者谱曲参赛或印制成资料供基层演唱用。

  第一则寓言发表在1980年6月黄岩文化馆油印刊物《橘花》,紧接着手写成稿子投向全国一些报刊,陆续在《海燕》、《晋阳文艺》、《群众文化》发表。1988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寓言大系》就入选了他的《评比会》、《溪水与湖水》、《狗与狮子》、《农民和牛》、《老虎大王的收获》等五则寓言。

  1998年加入了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并参加了当年的湖北襄樊召开的年会。

  1999年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首本寓言集《驴子送礼》,并于2004年10月获第三届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寓言文学最高奖“金骆驼奖”。

  受到鼓励后梁临芳更加认真创作寓言,作品入选《最受小学生喜爱的作品全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中国百年儿童文学代表作精选》等数十种选本。2003年11月,他的寓言集《小河马学拼音》又获得了第五届“金骆驼奖”。

  3首儿歌入选幼儿教材

  “本世纪初在湖北襄樊的一次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上,一位编辑部的编辑介绍当时一些不健康的‘灰色儿歌’开始在校园流行,毒害少年儿童,热情鼓励我写儿歌”。梁临芳觉得为孩子们提供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琅琅上口的新儿歌是业余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回来后,他一有空便投入儿歌创作。从此他每年有上百首儿歌在全国省市级以上各种儿童文学园地里绽放。

  2007年5月,梁临芳创作了一首儿歌,题目是《吹口琴》:“小口琴,嘴巴多。宝宝亲亲她,乐得唱起歌。”虽短,却特别形象:“嘴巴多”三个字一下子就抓住了口琴的特征。“亲亲它”就“唱起歌”也特别符合吹口琴的形象,想像连贯而符合逻辑又富有情趣。当年6月,这首仅16个字的小儿歌荣获浙江省“向灰色童谣说不”新童谣大赛一等奖。

  从此,梁临芳寓言、儿歌等多种形式都进行创作,每年在全国各地发表的作品有均有百来篇(首)。

  前年6月份开始退休后仍然坚持寓言、歌词、儿歌等创作。去年,他在《娃娃画报》、《小学生学习报》、《少儿科技》、《词坛》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150多篇(首)作品。其中,《小蘑菇》、《红橘子》、《吃饺子》3首儿歌作品被选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小班幼儿教材。

  去年11月初,他又参加了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放在温州举办的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代表会议,参加该组织的换届选举,他全票连任当选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同时,他还在会议上领取了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奖”奖杯及奖金。

  “今年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届时将举办许多活动,我有《竹篮打水》等3则寓言入选活动之一编印出版《中国当代寓言精选》。”梁临芳向记者透露。

 

来源: 台州晚报  作者: 记者陈剑  编辑: 赵静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