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一个秀美山村的文化热情
2014年03月10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看仙居县田市镇水阁村乡村文化之变——

  穿针引线把台搭

  3月8日,雨。

  早上8点,水阁村老人协会会长蒋达土早早地来到了文化礼堂。排好桌椅、摆出曲谱,熟悉地做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弹奏和唱曲的伙计们陆续来了。

  “秀琴、六妹,你们也来啦。”今天来唱曲的,是从白塔镇高迁村赶来的“两姊妹”。驻村干部朱寿堂也来了,他也是二胡演奏的一员。

  人到齐了,试过音,老搭档们开演了。三人拉二胡,一人打响板。悠扬婉转的二胡三重奏,配合着响板清脆的敲击声,两位大姐开腔唱起了越剧。

  听到这熟悉的唱曲声后,听众们也从村子的四面八方聚过来了。“要不是今天天冷又下雨,不然来的人还要多呢。”眼见听众越来越多,趁着空隙,蒋达土向记者介绍起来。

  “自娱自乐罢了,我也是半路出家的。”蒋达土今年69岁,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爱好者,这拉二胡的好手艺就是退休后钻研出来的。如今,他还在村里带了七八个“徒弟”,教会他们拉二胡后,这位“师傅”的技艺也可谓是日臻娴熟了。

  从文艺空白到一唱难求

  去年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水阁村成了田市镇首屈一指的大村。青壮年外出经商,留下很多空巢老人,这样的场景在村里普遍存在。

  老人家的孤独,村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水阁村党支部书记吴焕跃说,搞文化礼堂,首先得做到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上了年纪的人爱听戏,那就以唱戏为主,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爱。

  蒋达土介绍,其实村里原先搞文艺的人并不多,文化氛围薄弱,文艺活动方面几乎是空白,而文化礼堂是农村文化的集聚地,承载了仪式、祭祀、娱乐、宣教等功能,亦是乡村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传承的大平台。

  “有了这个平台之后,羞于表演的人也放得开了。平时大家就经常聚在一起拉拉唱唱,非常热闹。并且我们并不局限于村内唱,还经常去周边乡镇的敬老院,给老大哥、老大姐们表演。”

  为方便大家能在特定的时间来听戏,蒋达土把表演时间固定了下来。基本定在周六,每周一次,从上午8点半开始,到下午4点结束。

  人多的时候,整个文化礼堂被挤满,还有从别村特意赶过来的,“旺的时候,你想唱都唱不到。”蒋达土说,不少戏曲发烧友想来亮一嗓子过过瘾,还得排队呢。

  此外,村里还组建了排舞队、秧歌队、腰鼓队、舞扇队等一系列队伍,在文化礼堂的舞台上,从观众到“主角”,水阁村的村民们已广泛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了。

  承载了乡村文脉

  伴随着悦耳的戏曲声,吴焕跃带领记者参观了文化礼堂。

  水阁村的文化礼堂就在村办公楼内,占地约400平方米。一楼是开阔的大堂,现已成为了村民们开展集中性文体活动的场所。此外,每逢新人嫁娶、学子开蒙、重阳敬老,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举办相关的庆祝活动。

  “去年下半年,我们依托现有设施,采用了改建、整合等形式来修缮文化礼堂。”吴焕跃说,村办公楼使用的年头不长,设备齐全,改造起来还算方便。

  村办公楼建成之初,一楼、二楼两层都是作为摆酒宴的场所使用的。改造之后的二楼,有了新貌。墙体被粉刷一新,室内的窗檐也被做成仿古式设计,天花板上搭着的木架,还垂下来几串“熟透”的塑料葡萄,古色古香中透出一份清新自然。

  “二楼分两个区域,一个是‘文化四廊’,一块是讲堂。”吴焕跃说,除了对党员进行群众路线宣讲,也有讲师团义务来为老百姓普及一些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文化礼堂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它是乡村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传承的平台。而“文化四廊”的设立,无疑成为了村民温习村史、重拾耕读传统的绝佳载体。四廊包括村史廊、文化廊、成就廊、励志廊,如励志廊展示了村里历届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还有村里的名人贤士、道德模范等。

  吴焕跃介绍,为了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之前的资料保存得并不全面,此次利用了建设文化礼堂的契机,在村里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挖掘整合。现在,村民们通过文化长廊,就可以了解村情村史、乡风民俗。

  结合“精品村”建设发展文化

  整洁的村庄环境、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盏盏路灯静立道路两侧,新农村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行走在水阁村,你能感觉到一股蓬勃的朝气。精神生活的丰富,也让村民们更加鼓足了干劲。

  此外,水阁村着力弘扬道德新风尚。去年,全村开展“慈孝之星”评选活动,村里孝敬婆婆的好媳妇叶彩云和吴月云;捐肝救弟的吴春勇和11岁就挑起全家重担的小孝星吴美梦等当选,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

  爱老敬老助老之风渐盛。去年2月,水阁村还召开了在外经商人员联谊会暨捐款仪式,现场捐款数目达38万元,成立了水阁村“慈孝基金”,用于村里的慈善建设。

  吴焕跃介绍,除了慈孝文化,农业也是水阁村的特色,“我们村是全县首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村。”连片的大棚基地里,引进了铁皮石斛、提子、蓝莓、牡丹等特色农业,均已投产丰收。

  如今,村民的腰包鼓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真正达到了“身有所栖”和“心有所寄”。

来源: 台州晚报  作者: 记者 王樱霓 实习生 吴梦婷 文/图  编辑: 金子琳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