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海古长城上有座精美的民俗博物馆
当你游览临海江南古长城的时候,有一个地方你不得不去,那就是位于望江门平海楼的梦宝来民俗博物馆。
石雕、木雕、陶器、钱币、票证……300多平方米的展览馆内陈列的藏品琳琅满目。置身其中,不免激起对旧时临海以及江南地区的建筑和百姓生活的无限想象。
“博物馆深藏在江南古长城当中,对外开放的时间也是跟着古长城的时间走的。来长城的人多,来我这里参观的人也就多。”馆长胡初跃说。
下岗后,他在收藏中寻找慰藉心灵的良药
胡初跃曾是我市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上个世纪末,胡初跃所在的企业因经营困难大幅度裁员,一向勤奋工作、自以为捧着“金饭碗”的胡初跃像大多数员工一样瞬间下岗歇业。
此时的胡初跃刚步入中年,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失去工作没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找活又难,怎么养活这一大家子呢?当时,胡初跃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很差。
2000年,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他重拾失落的心情振作起来,做起了小生意,勤奋吃苦,敢闯打拼,生活逐渐宽裕起来。虽然生活逐渐地好了,但是失去“铁饭碗”的失落感并没有减弱,于是,胡初跃经常趁着做生意的空档时间到临海紫阳街古玩店铺转悠,每次总是淘些“宝贝”回家。“那时对玉器特别感兴趣,都说玉养人,它们温润晶莹,可佩带、可把玩,百看不厌。”胡初跃告诉记者。
在收藏玉石的过程中,胡初跃找到了快乐和自信,没了下岗心灵阴影。“抚摸着一块玉,就像跟一位投缘的朋友促膝聊天,还能有什么烦恼?”胡初跃介绍。后来,胡初跃得知很多台州本地的石雕和木雕花板被一些商人贩卖到外地,从中谋取暴利。“一想到属于我们台州的东西逐渐流落外地,以后也许再也回不来了,我的心里就特别难过。”胡初跃说。
于是,胡初跃在紫阳街开了一家古玩店用来收购本地的古石雕、古木雕。得知哪个高山村要移民,他就跑到哪个村,上门购买工艺精美的古建筑构件和古家具。无论地方有多么偏僻和难走,他都毅然前往,从不放弃。
此外,胡初跃还将收藏的范围逐渐扩展到钱币、票证、古陶器等物件,从2000年收藏至今的14年间,已经收集到3000多件古石雕、古木雕、古陶器、钱币、各种票证等物件。
民俗博物馆藏身江南古长城,每年接待近万名参观者
2012年5月份,胡初跃的梦宝来民俗博物馆在临海当地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说起自己的博物馆地址,胡初跃自豪地说,那是和江南古长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的梦宝来民俗博物馆在望江门平海楼,来游览长城的人,基本上都会到博物馆参观”。
胡初跃介绍,由于博物馆地理位置特殊,是在望江门的阁楼上,需要爬上长城才能看到,他根据临海当地市民以及其他游客游览长城的习惯来定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一般人都会选择在节假日,或者夏天早晚时,人都是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开放。要是下大雨或者天气不好,没人来游长城,就更不会有人来博物馆参观了”。
胡初跃说,博物馆的实际使用面积300多平方米,馆内陈列的一些古董——他的珍爱之宝:宋咸淳年间的六角香炉、明正德年间的经幢顶部石雕、民国时期浙台黄万泰绸缎庄的广告纸……此外,还有不少是我市旧时百姓的家居用品。在这里,通过民俗物件的不同类型,可以看到临海乃至整个江南地区历史变迁的全貌。
据了解,胡初跃的民俗博物馆每年要接待上万名的游客,虽然场地是免费租用的,但是日常的水电及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为了节省开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由胡初跃、妻子、儿子及亲属轮流充当,很多搬运、清洁等工作,胡初跃都亲自做。
胡初跃说:“我只希望为我市民俗文化保护略尽绵薄之力,让外地游客‘阅读’台州的故事。收藏之乐无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