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九条的决定》,“单独两孩”政策于当天起正式生效,浙江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单独两孩”政策落地的省份。
那符合条件准备怀孕的夫妻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政策出台前已经怀孕的单独夫妇又有何影响?昨天,记者采访了台州市人口计生委负责人。
疑问一
政策出台前怀孕的,
手续怎么办?
根据规定,浙江省“单独两孩”政策于1月17日起正式实施。
对此,很多市民心有疑问,符合二胎条件的夫妻如果在政策实行前就已经怀孕,该怎么办?预产期就在下个月怎么办?
市人口计生委主任章维青说,根据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规定,对于预产期在6月30前的符合条件者,希望他们抓紧时间来补办再生育审批手续。同时,计生系统工作人员也会采取特事特办,审批尽量快。
一般来说,再生育审批从窗口受理到通知下发,要在27个工作日内完成。“特事特办的话,如果手续齐全,最快可以达到立等可取。”章维青说。
要注意的是,7月1日后,将严格按照再生育审批规定办理。如果1月17日前违法生育的单独夫妇,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疑问二
收养孩子的夫妻能否申请?
兄弟姐妹因故去世的是否属于独生子女,可以申请生第二个孩子吗?
单独两孩政策适用于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独生子女是指夫妻生育或合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或曾有兄弟姐妹但兄弟姐妹均于生育子女前死亡。
打个比方,如果李先生只有一个哥哥,因车祸去世了,如果哥哥没有结婚或者结婚后还未有孩子,那李先生虽然没有独生子女证,他和妻子双方合计只生育过一个孩子的,也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可以申请生第二个孩子。
那对于流动人口有什么规定呢?章维青说,只要一方为我省户籍的,符合条件者可以办理再生育申请。如果双方户籍都不在浙江,不适用浙江单独两孩政策。
疑问三
准生证怎么办?要带哪些证明?
对于单独两孩,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准生证怎么办理。昨天,路桥人口计生局就收到了路桥街道、金清镇两对夫妻的单独两孩申请。
“路桥街道的这对夫妇提供了户口本、独生子女证等,材料齐全,我们准备明天就通过审批。”工作人员说,但金清的这对夫妇材料没有提供齐全,目前正在补交资料,预计今天也能通过审批。
据了解,单独两孩的审批,目前按再生育流程走。符合条件的夫妻可以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填写并提交夫妻再生育申请表、审批表,要带的材料包括:夫妻双方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夫妻二寸合照2张、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调查后出具的独生子女证明等材料。
以往,台州市民要办理二胎审批手续,可以登录台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公众信息网(http://www.tzrkjsw.gov.cn)进行办理,那单独两孩申请是不是也可以在线申请呢?
对此,章维青表示,目前官网在线审批后台正在改造,他们会尽快开通网上申报。
疑问四
独生子女证遗失了怎么办?
生活中,或许你由于多次搬家等原因,造成独生子女证遗失。
对此,你也先不要急。考虑到情况特殊,你可以本人承诺并提供相关村居证明,计生部门也会翻查原始资料,尽快核实。
“我们的出发点是一切方便群众,不过如果市民采用欺骗手段,一经查实将取消再生育资格,违法生育将依法处理。”市人口计生委工作人员说。
另外,独生子女证可以享受奖励优惠待遇,如果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的,应当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停止继续享受优惠待遇,此前已经享受的独生子女费不用退还。
如果以后无法怀孕,或是没有生二孩,原来的孩子仍旧可以再次申请独生子女待遇。
疑问五
我市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有多少人?
每年将增加多少人口?
单独两孩政策出来后,不少符合条件的夫妻也在纠结要不要再生个孩子?生,会占用很多的精力,可能顾及不到工作,而且多一个孩子的费用也不低。
根据调查,我市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有49574对,其中,3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就占了1/3左右。因35岁及以上产妇属于高龄产妇,不少符合条件的妈妈都已经跨进高龄产妇年龄,建议这部分夫妇准备怀孕前最好先做相应的咨询和准备。
据测算,全市每年出生数量将增加8000-10000人左右。“现在每年全市出生人口数6万人左右,加上单独两孩的出生数预计7万人左右。”市人口计生委工作人员说,这个数字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出生人口规模,不会给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资源造成大的压力。
工作人员预计2015年会出现单独两孩生育小高峰,建议市民避开这个生育高峰。同时,一些符合条件不过还不急于怀孕的夫妇,也尽量“错时”申请,避开眼下政策刚出台的高峰期。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