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的不锈钢杯被炸开瞬间
玻璃杯底部被炸穿
《好奇实验室》实测:密封不锈钢保温杯30秒内被炸开
许多食品、衣服、鞋子等包装盒里,都有一小包干燥剂,目的是为了降低盒子里的湿度,防潮防霉。
最近,网络上关于干燥剂遇水爆炸伤人的消息接二连三,《好奇实验室》提醒家长:春节将近,孩子的零食会大量增多,食品拆封后务必及时扔掉干燥剂,以免孩子拿去玩而造成危害。
小小一包干燥剂到底有多大威力?口说无凭,实验为证!本期《好奇实验室》测给你看。
干燥剂放入保温杯
山西一学生眼睛被炸近失明
虽然已过去了两年,但山西太原的刘先生仍然在网络上呼吁,希望食品厂家能改进干燥剂的安全成分——
2011年2月22日,太原市第63中学,刘先生12岁的儿子正在上课,“砰”一声,放在小刘课桌右侧的保温杯突然爆炸。
“孩子什么也看不见了,就说两只眼睛和整个脸火辣辣地疼……”刘先生转述事发当时的情景,“老师通知我去学校,但因为没有说清楚是什么原因,第二次打电话我才赶过去。”
两小时后,小刘被送到医院救治,医生诊断:双眼眼表碱烧伤。手术后,小刘的右眼仅有光感,没有视力;左眼视力0.3,属于五级伤残。
保温杯为何突然爆炸?
原来,小刘在课间时买了一些海苔,上课后,随手将拆开的三包海苔干燥剂(其中一包为散开粉末状)扔进了保温杯里。
“我从来没想到过食品里会有发生爆炸的东西。”刘先生听说,学校里很多男孩子会把干燥剂兑水,让瓶子爆炸,用来恶作剧吓唬女同学。
制作食品干燥剂的原料主要有两种——硅胶和生石灰。
浙工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丁玉庭教授说,硅胶稳定性好,但价格较贵;而价格相对便宜的生石灰更受厂家欢迎,但危险性也更高。
“生石灰吸水后变成氢氧化钙,释放大量的热量,空气膨胀发生爆炸。”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专家叶宇峰说,氢氧化钙是碱性物质,进入眼睛不光损伤眼球表面,还会向深层渗透下去,结膜、角膜,甚至眼睛内部组织都会受到损伤。
生石灰遇水
升温很明显
干燥剂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爆炸?《好奇实验室》买来了一些某品牌海苔,生产日期为2013年9月21日。每盒海苔里都有一包干燥剂,成分是生石灰,每包25克。包装上写道:“强力干燥剂、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的字样。
实验员把3包干燥剂一起放入保温杯,加入70℃热水,轻微地盖上杯盖,并没有完全密封。30秒不到,杯盖随即被顶起,热水不停地沸腾、溢出。
这样的情景大约持续了两分钟,保温杯中的水仅仅是升温,并没有发生爆炸。这是为什么呢?
“海苔中的干燥剂很可能已经受潮了。”杭州第九中学化学老师赵琦说,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也不会和水结合放出热量,而且杯盖没有密闭,能量聚集还不够。
赵老师说,这个化学反应还与药剂的用量有关。
“生石灰的量要多些,水量略微少一些,因为水的温度上升会吸收一部分热量。”
生石灰加热水
密闭杯子半分钟被炸开
实验员又单独买了一批干燥剂进行实验。这一次,赵琦老师在实验室帮我们做了一个预实验——在烧瓶中放入50克干燥剂,加入等量冷水,密闭烧瓶,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相对压强传感器监测温度和压强变化。
仅仅20秒时间,水温从13.6℃开始上升到78℃,压强上升到9.45千帕。
“再往上升就要爆炸了。”赵老师赶紧终止了预实验。
赵老师说,这一次买的干燥剂符合实验的要求。“如果换成热水,绝对有发生爆炸的可能。”
实验员把不锈钢保温杯固定在地面上,放入100克干燥剂,再加入70℃左右的热水,拧紧保温杯杯盖。
不到半分钟,白色液体开始从杯盖处溢出,随即一声巨响,随着一阵烟雾,杯盖炸飞有10米多高,液体喷溅出来,杯身已经变形,原来圆形的杯口变成了椭圆形。
《好奇实验室》随后又实测了塑料杯、玻璃杯等,结果,30秒时间内无一幸免,其中玻璃杯底被直接炸穿。
生活小贴士
生石灰入眼入口怎么办?
如果发生不慎有石灰干燥剂溅入眼中,要尽快用大量清水从鼻侧往耳侧冲洗,冲洗至少15分钟,尽量把化学物质稀释,然后送医院处理。
遇到孩子误服石灰干燥剂,务必不要催吐,以免造成更大的灼伤,可立即口服牛奶或水,一般按每公斤体重10毫升服用,但总量不要超过200毫升,因为饮水过多可诱发呕吐。另外,不能用任何酸性物质来中和,因为中和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会加重损伤。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