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李兰娟院士、郑树森院士团队进京领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李兰娟院士颁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李兰娟、郑树森两位院士亲切握手问候,习主席对李院士说:“兰娟,你来啦!”
据了解,我国是肝病高发的国家,现有各型病毒性肝炎,以及脂肪性、酒精性、药物性、免疫性肝病等患者超过1亿人,部分患者病情演变,往往进展为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重症肝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为破解重症肝病高病死率的这一国际医学难题,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0余位科研人员在李兰娟、郑树森两位院士的带领下,历经14年的不懈努力,在重症肝病诊治领域取得了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创建独特有效李氏人工肝系统
治疗肝衰竭获重大突破显著降低病死率
肝衰竭属于临床危重症,病死率高达60-80%,是临床诊治的难点,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上世纪80年代,在李兰娟院士的率领下,根据肝衰竭的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创建了对肝衰竭治疗独特有效、技术完善的李氏非生物型人工肝(Li-NBAL),可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
据了解,浙江大学附属一院应用Li-ALS至今已成功治疗重型肝炎5000余例次,显著提高了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由21.1%显著上升至88.1%,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由56.6%显著上升至84.6%,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为使人工肝技术惠及更多患者,李兰娟院士积极向全国31余个省市300余家医院积极推广了Li-ALS治疗方法。
迄今,全国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已逾10万余例,挽救了众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Li-ALS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学者纷纷来信了解详细信息及进展,专程来杭参观学习,并开展了人工肝的合作研究。
首创李氏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新方法
实现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新突破
由于供肝的短缺,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典型代表的重症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往往因病情恶化而失去肝移植机会。针对这一瓶颈,研究人员发现人工肝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为重症肝病患者行肝脏移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术前Li-ALS治疗能显著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降幅达22%)和术后重症监护时间(降幅达27%),降低住院死亡率,将重症肝病肝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
肝移植术前48小时内对等待供肝的ACLF患者实施Li-ALS治疗的这一新策略,有效解决了高MELD评分重症肝病病人肝移植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的难点,丰富和完善了我国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和重肝治疗理论。
为探讨更为科学、有效的移植受者选择体系,研究人员分析了全国多中心6939例肝癌肝移植数据,发现在多个移植受者选择标准中,杭州标准能最大程度地拓展受益人群(较之米兰标准拓展比例达52%)。
同时,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杭州标准具有理想的预后预测能力。本研究基于杭州标准进一步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预后分层系统,能有效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帮助指导移植后随访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肝移植技术引领我国肝移植发展
率先跨出国门并走向世界
肝移植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达95.2%, 84.9%和75.7%。明显优于UNOS,疗效达国际领先水平,开展肝移植1200例,活体肝移植172例。
郑树森院士领衔的肝移植团队将肝移植技术推广至全国数十家医疗单位,在引领我国肝移植发展的同时,率先跨出国门,先后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受邀赴印度尼西亚开展4例活体肝移植,里程碑式地开创了印尼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手术范例,以及雅加达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并帮助印尼大学在雅加达建立了以肝移植为核心技术的肝胆胰外科中心。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