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
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王维《送李员外贤郎》
发现地:南京长江堤坡下
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发现地:南京中山植物园
舒婷的《致橡树》脍炙人口,在我们的城市中,哪里可以找到橡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我们从小就会背,但你知道茱萸又在哪里可以找到?……现代钢筋水泥的城市中,那些记忆中的美好植物,看起来已和都市人渐行渐远。但南京一位痴迷植物的爱好者,正在进行着一项“恢复大家记忆的工作”。两年多前,他在本地著名论坛西祠胡同上,开设了“每周植物欣赏”版,从此不停地发各种他在这个城市见到的植物。
因为他的努力,很多人这才发现,原来那么多美好的植物,其实就生活在我们周边。
古诗中的那些花
这位植物达人有个恰如其分的网名“绿野仙踪”,记者问及,他说表达的是自己特别喜欢在野外的那种感觉。2011年6月,因为爱好植物,他在西祠胡同开设了“每周植物欣赏”版,从此每周不停地发帖,都是他在南京城的角角落落拍摄的植物。
“绿野”先生(他婉拒公开姓名)介绍,他见过的最美的一幅场景是在牛首山脚下,那边有大片的荻花,银白色的花随着秋风飞舞,在瑟瑟秋风中让人感觉特别美。当时见到这片荻花时已是下午4点多,离太阳落山也就半个小时了,他原本是想上牛首山的,结果被眼前的这幅荻花图所吸引,直到太阳落山。
提及荻花,“绿野”背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句便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水边荻花起舞,是秋天的标志之一。这位植物达人介绍,荻花在江边一带最多,和芦苇相伴随,河边、塘边低洼肥沃的地方常能见到,很高大。10月前不开花不容易认,10月份花期一到,就非常扎眼醒目了,南京的荻花特别多。
如果要和荻花搭配,“绿野”推荐蓼花。所谓蓼花也是大有来头,《还珠格格》第一部中小燕子、紫薇陪乾隆皇帝出巡,路遇文人墨客相别送诗,紫薇也上前掺和了一把,把那些人都震住了。“你也写诗送老铁,我也写诗送老铁,江南江北蓼花红,都似离人眼中血。”
“绿野”是在明发滨江地区见到蓼花的。他拍到的这束红蓼,是蓼花中的大块头,茎叶粗壮宽大,穗状花序淡红色,常零星生长在靠近水边的地方。“绿野”介绍,蓼花在南京原本随处可见,但近年来清一色的草坪、反复拔草除草,结果很多本土植物都被拔掉了,很是可惜。
歌曲中的那些草
前些年,有首歌大街小巷都在唱,是周华健的《忘忧草》,不少歌迷由此打听:忘忧草,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草啊?这个难不倒“绿野”,他说:“这种草我大南京就有”。
今年6月,在南京燕子矶公园里靠近公园管理处附近,他找到一丛长势特别旺盛的忘忧草。“6月中旬午后炽烈的阳光下,它们愈见火红、挺拔,在长江边清凉的风吹拂下,分外美丽。”在“每周植物欣赏”版上,“绿野”如此描述他当时的心境。
据他介绍,忘忧草又称萱草。在《博物志》中有这样的描述:“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记者了解到,萱草也是中国的母亲花。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便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如果说《忘忧草》的名气还不够大,但《马兰花》这首歌应该是深入人心。在玄武湖公园环洲柳苑前的草坪上,“绿野”拍摄到了马兰花。当时这处马兰花和蓼花(长鬃蓼)混合长在一起。
当他把刚拍到的马兰花发到版上时,很快有网友留言:“所有人心中的马兰都是首童谣。”网友“忘言”则“唱”起来了:“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绿野”介绍,马兰花就是马兰头开的花,它的嫩茎叶可以吃,就是南京人喜欢吃的“马兰头”。
记忆里的那些树
因为从很小就开始喜欢植物,在“绿野”的电脑里,存有以“万”计的各种植物图片。南京的各种野花野草,他能一眼看出名堂来;而抬头,在这个有着“绿都”之称的城市中,他偏好喜欢橡树、凌霄等。
他给记者看了两张照片,一张拍摄于南京大学,是青冈栎;一张拍摄于灵谷寺路,照片上的是麻栎。它们其实都是橡树的一种。据其介绍,橡树家族中,本地以麻栎最多,中山陵风景区很多,灵谷寺路沿途有很多很高的麻栎,12月份叶色金黄,阳光中仰头望去树顶枝叶徐徐招展,特别好看。
提及橡树,人们会一下子想到舒婷的《致橡树》,这首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很多80后都能背上一两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这首著名的诗中,舒婷还提到了“凌霄花”。“绿野”介绍,凌霄在南京也不是罕见树种。在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他拍到了一株凌霄,花色艳丽,在一片深绿的背景中,显得特别的静谧、安详。所谓“凌霄”,其实是一个特别正能量的名字:意指志向高远。李时珍曾形容它为:“附木而上,高达数丈,故曰凌霄”。
童年时的那些果
在80后或者更年长一些人的记忆中,不少人都有儿时在农村用线穿一些植物果实当项链玩的经历。“绿野”记得,小时候的玩伴尤其是女孩子,喜欢拿薏米的珠子来穿作手链。
薏米也叫薏苡仁,它是薏苡的果实。在明发滨江前面长江堤坡下的排水沟里,“绿野”拍到了薏苡。这种植物外形上和玉米接近,植株较高大,野生的不多见。它的壳是念珠状的,成熟时光亮,常带黑色。因此孩子们常常摘下来玩。
“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誉。它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可做成粥、饭、各种面食供人们食用。尤其对老弱病者更为适宜。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而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入选了教科书,很多孩子都会背这首诗,而到底什么是茱萸,则少有人见到,它堪称是人们“最熟悉的”陌生植物。“绿野”在南京中山植物园,拍到了茱萸的英姿。
“绿野”告诉记者,王维诗中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所以称为吴萸。吴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吴茱萸以辟邪求吉。
-记者手记
这些似曾相识的美,就在身边
记者问“绿野”,他到底拍摄了多少种植物,他说,植物从小他就喜欢,虽然没统计过,但至少有1000多种。
这位40多岁的先生对植物是入骨的爱,从2011年6月开始,受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启发,他在西祠胡同上开设了《每周植物欣赏》版,从此每周不停,发各种他所拍摄到的植物。也因此,不少网友每周都会固定到他的版上去看看,在现代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这一方特别之地让人赏心悦目。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绿野”拍下的那些植物我们都似曾相识,也许就是路边我们经常所见的野花野草,但在他的镜头下,这些不起眼的植物散发出夺目的光辉,令人喜爱。这正是应了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