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不停步
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银行业要如何深化改革应对新形势?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2013年度银行高管与监管部门沟通会上,围绕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14大类、53个行业热点问题,银监会与6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代表展开研讨,强调新形势下扩大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鼓励金融创新及银行转型发展,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
加快转型发展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到银行业,既包括行业机构自身改革转型,也包括银行业探索加强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各项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过去经验表明,银行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尚福林表示,如何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达143.7万亿元,利润连年创新高。但是,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多重变革,利差收窄的局面将迫使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加快转型发展。“以流动性为例,现在商业银行的资本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商业银行总体利润增幅下降,资本补充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应加大资本工具创新力度,完善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
交通银行副行长寿梅生认为,要实现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给商业银行“松绑”。
银监会人士表示,银行要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对利率风险、业务转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切实提高利率风险定价能力。
银监会同时认为,政策性银行应提高经营透明度,完善公司治理,进一步划清政策性业务与商业业务边界。
银行经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走向中高速发展,银行业经营中的矛盾也将凸显,银行“躺着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深化改革发展。
尚福林表示,银行业改革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风险防控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636亿元,连续8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0.97%,高于前一季度的0.96%。银行不良率、不良贷款额增加不多,但前三季度7.28万亿元的信贷增量,远远超过市场预期。
对此,尚福林指出,尽管我国银行业目前整体风险可控,对于单家银行机构来说,仍不能掉以轻心。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银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风险形势日趋复杂。不仅单个机构面临的风险表现形式更加复杂、管控难度加大,而且风险关联度上升、传递渠道多样化,也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不仅要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也要从宏观和整体出发防范系统性风险。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和手段,作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目前,银行跨业务创新日益增多,银行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租赁等合作日益广泛,对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及机构监管为主的现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协调联系的同时,也要求银行审慎进行金融创新。”中行董事长田国立说。
与会代表围绕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风险处置和银行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等政策展开讨论,提出进一步研究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时的退出规则,包括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
正视互联网金融冲击
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深刻变革: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远程移动金融服务,或将逐步与物理网点并驾齐驱;物联网和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倒逼银行创新商业模式……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将带来金融业竞争模式的深刻变化。
尚福林表示,金融行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但必须有章法、有规定。“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监管机构鼓励银行放开手脚去做。”
针对银行业“走出去”,监管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明确支持银行业“走出去”的具体措施及加大对商业银行境外业务的支持力度。同时,研究实施有利于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内银行加快创新改革的监管政策。
中资银行“走出去”已不只是银行业自身的需求。近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40%的速度高速增长,对外投资的领域也逐步拓宽,造就了一批跨国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走出去”后,在境外融资、资金结算、境内外资金统一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对银行金融服务产生需求。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走出去”的企业对商业银行“走出去”呼唤日渐强烈。同时,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部分国家出于自身需要,放宽了对中资银行的准入门槛,中资银行迎来“走出去”的机遇期。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