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文化 正文
文化礼堂 驻扎农村
2013年11月21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不管是普通的村民,还是参与建设的村委会干部,还是为村民带去精神享受的民间艺人,在他们眼中,“文化礼堂”这四个字都是生动、真实,有温度的。从他们对记者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文化礼堂,渐渐地走进了村民的心,开始在那里驻扎。

  椒江下陈街道下陈村村民陈普敏:

  促进外来人员和当地村民的融洽

  村民陈普敏是椒江下陈街道下陈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见证者,他亲眼见证了下陈村文化建设的壮大和发展。

  文化礼堂建成之前,陈普敏与其他村民一样,没事在家打打牌、看看电视,或者在家门口讲讲“白搭”。

  “后来我们村改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建了一大一小的两个广场,多了很多的活动,全村的人几乎都不再呆家里了,都跑到文化礼堂参加活动。年轻的就打打篮球,中年的就玩玩门球、打打南少林拳、跳跳舞,年纪再稍大的就打太极、看电影、听评书等。”

  陈普敏本身就是村舞龙队的带头人。说到舞龙队,他有说不完的话:“我们村的舞龙队在解放前就有了,经过几代的发展,在椒江已经很有名气,经常去市区表演。我们还请来宁波的舞龙大师来给我们上课,教我们一些特殊的技巧。”

  谈起文化礼堂建成后的一些变化,陈普敏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在文化礼堂建成之前,外来人员和当地村民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的融洽,而在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在大大小小丰富的活动中,外村人和本村人、外来人员和本地人的感情联系渐渐地加深了,这也体现了下陈村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美”。

  陈普敏告诉记者,除了他们这些还在村里呆着的村民参与文化建设之外,那些在外开厂、办企业的村民也一起为下陈村的文化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

  村民施玉兰开了家百货超市。她是下陈村文艺活动的两位负责人之一,具体负责村里舞蹈、唱歌等文艺活动。

  平时村里活动有需要,施玉兰就安排好超市的事情赶回村子,村里的文艺排练都少不了她。

  另外一位负责文艺活动的是村民陈杏春。她在外面办了一家企业,村里文艺活动需要排练的时候,她就嘱咐家人管好公司相关事务,自己一个人回到村里主持文艺活动。

  “对于村里的文化建设,说实在的,真的是全民参与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这是一种氛围,是金钱换不来的。”陈普敏说。

  椒江下陈街道下陈村村党支部书记陈敏法:

  从不理解到理解,文化礼堂让村民对村子有了归属感

  昨天,陈敏法刚走出村里新建的文化礼堂大门,就被村民施佩真“截”住了。

  “陈敏法,村里好人好事很多,想个什么办法表扬表扬他们啊。”78岁的施佩真是一名退休老教师,说着一口地道方言,直呼陈敏法的名字。

  “这个想法好。要么在村务公示栏里,写点字放点照片表扬一下。村委开会时我们商量商量。”陈敏法说。

  陈敏法在椒江区下陈街道下陈村当了21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令他感触颇深的是,今年以来,村民主动前来为村里发展献计献策的越来越多。

  陈敏法说,这个功劳,可以很明显地归功文化礼堂的建设。

  “原先我们有农村文化俱乐部,各种健身、木兰扇、太极拳等活动也搞得不错。今年我们跟随考察团去杭州等地参观学习文化礼堂建设,发现我们村的文化活动做得太不够了,需要提升,需要系统整合。”

  回来后,陈敏法立即开始着手文化礼堂建设。村里竖起了展示窗口展示村史村貌,建起了新大楼有了图书室、电脑房、大礼堂……

  刚开始,许多村民不解。“我们用50亩地建了村民活动大楼,花500万元建了文化广场、农民公园等基础设施,为什么还要建文化礼堂呢?重复建设,好浪费啊!”有村民在背后议论。

  然而近一年后,村民的想法不知不觉地改变了。

  首先是立在村中心的十几块窗口组成的展示区带给村民的直观感受。这十几面展板,展出了下陈村的历史、特色,还有历届村委、优秀学生、高龄老人等。

  “洋气,可以体现出我们村的精神面貌。”村民称赞道。

  81岁高龄老人陈孟法因为自己的照片上了墙,有空时常会出来看看,偶尔在村里走,也会被孩子认出,这让陈孟法很骄傲。“对我这么重视,越活越光荣啊。”陈孟法说。

  “陈敏法,什么时候合唱团排练啊?”公告栏前,许多村民都在关注村里的大小活动。这个合唱团由农民文化俱乐部演化而来,在今年的全市农民合唱团比赛中,还拿了二等奖。

  陈敏法说,正是因为各种文化活动,让村委会干部与村民有更多机会沟通交流,也借着这个文化礼堂,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告诉给村委。“现在我感觉,村民们的主人公意识更加浓厚了。”陈敏法说。

  黄岩“乡村文化大使”胡从德:

  大半辈子为村民讲评书,现在成了文化礼堂的常客

  对于黄岩高桥街道附近的村民来说,周六是个特殊的日子。大伙儿在这一天一起聚到八份村文化礼堂二楼的崇德会馆,听一场酣畅淋漓的本地评书。

  明亮古朴的大讲台,颇具古韵的八角形桌,沏上一壶茶,桌上放些小零食,听胡从德那熟悉的乡土评书腔调远远传来,带着些悠闲,也带着些亲切。

  胡从德是黄岩“乡村文化大使”,台州评书的继承人。30年的讲评书经历,头发白了,而村里村外的很多人都成了他的“粉丝”。

  在文化礼堂落成之前,胡从德四处“开讲”,虽然辛苦,也没钱赚,但是他很乐意。村小店门口、附近学校,包括市区各地农村都留下了他讲评书的身影。

  “老胡,来讲些白搭解解闷!”村民们扯着嗓子一喊,胡从德就来了精神,开始有板有眼地讲起来。

  过去,胡从德讲评书也只是讲些《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这样的古典小说。经历几十年风风雨雨后,他意识到,要创新。

  文化礼堂落成后,胡从德讲评书有了固定的场所。他将“多城同创”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融入评书,用最通俗的方式,向农民传递文化信息。

  胡从德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天晚上,他在路边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替环卫工人母亲扫地。小女孩扫得很辛苦,他看得也很心酸。回去后,胡从德原创了一个评书段子,用方言,用韵文,用最通俗的方式告诉父老乡亲们:“多城同创”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每个人都能做到。评书段子的主人公,就是这个孝顺的小女孩。

  爱听胡从德讲评书的村民很多很多,文化礼堂给了他们休闲、学习的场所,接受文化熏陶的受众群体逐渐壮大。

  如今,胡从德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大使”,经常有人慕名前来邀请他。走村串户的忙碌生活让胡从德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

  “我想把正能量传播到农村更多角落。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让最基层的群众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是我现在生活最大的意义!”胡从德爽朗地笑了。

 

来源: 台州晚报  作者: 章佩娅 金许斌  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