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财经 > 商业 正文
央企领导人亦官亦商 “戴着镣铐跳舞”
2013年11月18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原标题:央企掌舵人“戴着镣铐跳舞”

  在央企中,有一群特殊的“打工皇帝”,他们除了正常的职务外,还有很高的行政级别:副部级、厅局级。他们是各地书记、省长、市长的座上宾,在各种海外投资项目上也是叱咤风云。然而,他们没有私人护照,很难通过私人形式出国,只要踏出国门就需要向“组织”报备,以获得批准。尤其是央企的“一把手”,他们的压力并不比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少,有时候甚至更多。

  由于身份游离于官员和企业高管之间,激励机制很容易迫使央企“一把手”在追求政治目标还是经济目标中进行抉择,而特殊的考核升迁制度又令他们在追求经济效益和战略目标之间徘徊。

  “央企很多时候是‘戴着镣铐跳舞’,现在驱动自己前进的,更多的是责任感和自我价值实现。”一位央企领导人如此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时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管理着规模巨大的国企特别是央企的领导人,有无可能成为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还是只能“亦官亦商”?

  考核:多重目标的压力

  对央企高管尤其是“一把手”来说,一大压力是“对谁负责”的问题。

  同样作为企业,央企的领导人理应对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股东、董事会、客户、员工等负责。但是,由于央企干部的选拔和任命,主要遵循“党管干部”的原则,央企高管尤其是“一把手”的任命一般由中组部发文任免,国资委协助考察,被委任者除了源于基层由下至上层层提拔外,还有一部分人是从其他企业或者政府直接“输送”过来的,调动和升迁也基本由组织决定,自己并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这就很容易形成“对上负责”的状况。

  一位央企的“掌门人”就曾对记者透露,在被调任另一家央企任职之前,他自己并不比外界知道的时间快多少。

  在被任命为央企的掌舵者后,央企负责人的考核体系和流程也是由国资委确定。2004年开始,央企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全面实行,将企业业绩考核结果与负责人的薪酬分配等结合,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分别进行年度考核和每隔三年的任期考核。

  每年年初,央企都会向国资委上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年终国资委有关厅局会对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核实,之后依据目标及核实情况对企业打分,确定企业的考核级别(分为A、B、C、D、E五个级别);然后再将考核级别交到国资委薪酬部门兑现薪酬,将考核结果送组织部门来确定该企业负责人的综合考核得分。而国资委的业绩考核在组织部门的综合评分中占50%权重,组织部门的评价标准还包括德、能、诚、绩、廉等,而国资委的业绩考核考察的重点是其绩效。

  “年度基本指标主要是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EVA)等,还有一些分类指标,比如资源企业的指标就有采储比等,这几年考核指标在不断修改和完善,比如以前考核净资产收益率,现在考核EVA,以前考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现在考核总资产周转率。不过,这些考核指标还是主要考虑财务因素,而在实际企业经营中,有些项目是需要前期长时间的布局、多年后才能见效的战略投资,而在央企,可能有些人在一家企业任期也就三五年就调到其他企业了,或者有一些没几年就要退休,这些人在选择投资项目等决策时,有很多可能就更加注重任期内的短期绩效,而不是关心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一位已经退休的央企“一把手”对记者指出,在退休之后,他与企业再也没有关系了,平时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做,偶尔爬爬山、打打球。

  同样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很多央企内部的高管选拔,也是遵循党委讨论决定的流程,“移植”了党政机关的体制。那么在目前越来越多的央企董事长、总经理、书记不再由同一人兼任的情况下,具体的业务经营主要由董事长和总经理来领导,而人事权则需要重视书记的意见。

  经营:要利润,还是负责任?

  “外界一直觉得很多垄断行业只有央企可以进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做不了,但实际上也有很多事情是民企、外企可以做,但央企却做不了。”一位央企管理层对记者指出,政府对央企有两面人的感觉:某个时段要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标国际企业,要有竞争力、国际化、市场化,在另一种场合下,又会有很多障碍。在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完全的自主经营权。

  比如航空类央企曾经“栽过跟头”的燃油套保。几年前,国航、东航等航空企业都曾通过燃油套保等方式对冲高油价,但这一方式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油价大跌造成两家央企的巨额亏损而被叫停。之后在经济逐步恢复,油价再次走上上行通道时,航空企业都曾考虑重启燃油套保,不过需要国资委等方面的审批后才得以操作。虽然在几年后燃油套保也最终获批重启,但实际上已经错过了签署合同的最佳时机。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苏 米  编辑: 王未未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