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担心孩子学习和卫生问题
校方:教材统一消毒管理,也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记者 朱灵超
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总免不了要和一沓沓厚厚的书本打交道。
《中国青年报》曾算过这样一笔账,我国现在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按每个学生每学期课本1500克计算,若能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吨文化纸,而目前每生产1吨文化纸,需要100吨纯净水、600度电、3立方米木材、1.2亿吨煤、300公斤化学材料。这样,至少每年可节约20万亩森林木材、10560吨纯净水以及126.7吨煤。
因此,早些年,就有环保人士提出,学生教材循环使用。
前几年,省教育厅也曾要求省内中小学对一部分副科教材建立循环使用制度。
而我市三门外国语小学,这项制度至今已延续了3年。不过,眼下,它却受到了部分家长的质疑。
家长:环保教育方式挺好,但担心学习进度和卫生状况
张先生的女儿妞妞,在三门外国语小学读六年级。
开学发教材,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主课的书本外,音乐、美术、电脑等教材都没有。
妞妞说,上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告诉他们,以后音乐、美术课,老师课前会把课本发下来,下了课就要收回去。“老师说,我们的音乐书和美术书是大家共用的,以后还要给下一届用,让我们好好保护,不要乱涂乱画,要爱惜课本。”
“循环使用教材比较环保,同时书本少了也是给书包‘减负’。”张先生说,这样的方式挺好。
不过,在张先生的心理,对教材循环使用,一直有着疑惑。
最大的疑惑,就是学习效果。
“别人用过的课本会留下笔记,甚至涂涂画画的痕迹,这样的课本用起来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张先生说。
尽管目前循环教材仅针对副科部分,但是否会让孩子因为课本的涂鸦而减少了学习兴趣。张先生说,有这种担忧的,不止他一人。
而除此之外,“张先生”们还有着另外一种担心,那就是卫生。
旧课本使用频率较高、使用年限较长,且经手学生复杂,是否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这也是大部分家长对教材循环使用的另一大质疑。
学校:部分教材公用,统一保管消毒
对家长的担心,该校副校长包从努介绍,目前学校里的部分副科教材是循环使用的,现在主要针对电脑、音乐、美术等教材进行循环使用。因为美术、音乐等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学生来上课把教材发给学生,下了课后,教材留下,再由老师统一检查后收回放到原位置。一旦检查过程中发现涂涂画画比较严重的,真的影响到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那就立即进行更换,“这样的话,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并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不会影响教学进程”。
当然,在使用循环教材的学过程中,包从努发现,相比低年级段,高年级段的循环课本相对保护得好一些。“虽然也教育了不少次,但低年级小朋友大多比较好动,还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弄坏课本也是常有的。一学期用下来,我们有三分之一的书是要淘汰掉的。”
“我们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循环使用教材也是一种低碳消费。”包从努说,对于这些循环使用教材,学校会统一保管,“最近天气比较好,我们就会拿出来晒晒,除了起到防潮防湿的作用外,也会给教材消消毒。”
教育部门:既能减少浪费也利于树立环保意识
对于课本循环使用的情况,记者向三门县教育局副局长陈欢鹏进行了了解。
“对于教材循环使用制度,我们对县内的学校没有强制性的要求。”陈欢鹏向记者介绍,前些年由省教育厅发出相关通知,要求省内中小学对一部分副科教材建立循环使用制度,因为关系到学习效果等问题,学校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制度是完全靠自愿的。
“目前,我们这边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的学校并不多。推行的学校一般也都是使用音乐、美术、电脑等部分的副科教材。”陈欢鹏表示,教材循环使用当然也有不少的优点,既有效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还能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书本,树立环保意识。
陈欢鹏表示,如果学校自愿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的话,这也是支持的。“当然,我们会要求各个学校对书本进行卫生消毒,确保学生安全卫生使用。如果学生想购买这些教材,家长也可以跟学校沟通。”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