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逐绿向智!看台州港如何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绿色智慧港口发展体系
2025年11月05日 来源: 浙江在线 共享联盟·台州 盛鸥鸥

近日,运载黄沙的“环航9”轮靠泊台州港头门港区后,新能源自卸车便开始忙碌起来,助力40936吨货物完成卸船并驳运至堆场。今年7月,台州港首批16辆新能源自卸车在头门港区正式“上岗”,为港口生产增添了“绿能”。

当前,全球港口业正经历以绿色、智慧为核心特征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近年来,台州港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将绿色化、智慧化确立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全力推动港口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我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根本遵循,以‘数智台港’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全链条、多层次的绿色智慧港口发展体系,进一步向新而行实现降本增效,以港口‘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安说。

破难,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是港口未来竞争的底色。不久前在椒江召开的2025台州绿色智慧港口发展大会“大咖”云集,现场不仅传来了最新的评价体系标准、行业前沿信息等佳音,还搭建起参展的优质技术企业与我市港口企业的沟通桥梁。

“这次会议凝聚行业共识、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实质性的行动发案,既让科技赋能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有标可依,又切实激发了大家的创建积极性和实践规范性。”陈安说,以此为契机,台州港将规模化推进绿色智慧转型,争取步入全省乃至全国交通行业港口集群的先进行列。

加强港口领域污染防治已成为业内共识,这也是积极打造绿色港口的必答题。船舶水污染物治理、装卸及运输过程的绿色化,正是其中的关键抓手。

据悉,我市已建立起一套由海事、港航、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监管机制,制定并实施了《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这套制度的有效运转,确保了污染物从船上到岸上、从接收到处置的全链条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所有68家港口码头企业均已与具备资质的污染物接收企业签订协议,并在码头前沿规范设置了告示牌,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处置率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在100%。

此外,台州港还聚焦散货码头扬尘重点区域,通过建设全封闭的皮带机廊道、堆场防风抑尘网,并配套安装自动化雾炮、喷淋系统,实现了从卸船、输送至堆存的“无缝覆盖”,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了扬尘的产生。

针对电煤、水泥等大宗干散货,相关港口企业已全面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进行运输,此举不仅从源头上杜绝了扬尘污染,实现了货物运输过程的“零排放”,更将全市港口领域电煤、水泥等大宗物资的清洁运输比例提升至100%。

逐绿,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可别小看头门港区的这16辆新能源自卸车,它们不仅实现了港区内部集疏运体系清洁能源车辆“零的突破”,也为港口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经济获益。

这背后,有一笔“生态账”。据悉,在综合工况下,新能源自卸车相较于传统柴油牵引车,能耗成本降低超60%,每辆车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约2.8万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59吨。

利好不止于此。据初步测算,每辆新能源自卸车每年能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19.04万元,那么此次投用的16辆车每年就能创造约300万元的降本空间。这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从“要我转型”到“我要转型”的内生动力。

优化能源结构,是绿色转型的另一个核心。据悉,台州港坚持以“电气化”“清洁化”为主攻方向,全面推广岸电系统应用,作为实现靠港船舶“零排放”“零噪音”的突破口。

得益于船舶岸电工程的助力,靠泊台州港的船舶就能用上各港区的清洁能源。如果靠泊后不接岸电,船舶继续使用自己的大功率柴油机,不仅噪音大、不经济,还会增加碳排放造成污染。

“岸电改造是‘绿色码头’建设的重要一环,破解了船舶‘靠港污染’难题。”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处负责人说,目前,台州港已建成岸电设施84套,2000吨级及以上码头实现标准化岸电全覆盖,港口码头岸电使用次数年均超过5000次,航运企业用电量达250万千瓦时。

此外,台州港航对新建、改建、扩建码头工程(油气化工码头除外)明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岸电设施”,同时还瞄准船舶端改造,打通了岸电使用的“最后一环”。

向智,运营模式深刻变革

在台州港大麦屿港区,龙门吊操作正上演着“一人多机”模式,这是智慧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配合货车提空箱进重箱,是分布在集装箱堆场各处的龙门吊的主要职责。曾经,操作人员需要在嘈杂、高危的现场驾驶室,单人单机完成精准作业。

如今,随着9台龙门吊完成远控升级改造,操作人员可以在舒适、安全的集控中心,通过高清视频监控和稳定可靠的网络传输进行远程“一人多机”精准操控。这不仅大幅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职业健康风险,更从根本上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水平。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纵观台州港的发展脉络,各类智慧化应用正从‘点上突破’走向‘面上集成’。”台州市港口(污染防治)协会会长陈荣熙说,一场以“机器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增效”为特征的向智浪潮,正推动3个核心作业环节深刻变革。

除了装卸环节远程化,理货环节也能实现智能化。在大麦屿港区,4台桥吊正在加装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理货系统。

据悉,该系统通过部署多角度高清摄像机,能够实时捕捉并自动识别集装箱箱号、箱型、箱损等关键信息,并与TOS系统数据自动比对,形成“AI自动识别预判+理货员远程核验”的新型作业模式,彻底改变传统人工理货效率低、环境差、易出错的局面,实现理货过程的数字化、实时化和精准化。

此外,头门港区率先投用了省海港集团首个散货智慧卡口,集成无人称重、车牌识别与系统联动功能,使车辆实现“秒级过闸”,平均通过时间缩短至20秒内,车牌识别率超99%,极大缓解了闸口拥堵,实现通行环节无人化。

标签: 一人多机;零排放;台州港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周煜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