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通勤的实用代步到户外旅行的硬核装备,摩托车早已融入我们现代生活的多元场景。而支撑这些“钢铁坐骑”驰骋的,是无数摩托车零配件制造厂员工的匠心打磨。他们这群人,日复一日忙碌于生产线上,为摩托车注入“灵魂”,工作条件或许艰苦,却始终坚守品质底线。
今年32岁的张勇坤,老家河南,来玉环已经十年,是玉环凯凌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车间组长。在这个数字化工业转型的时代,“90后”的他们正顺应行业发展快速成长起来。
简单工序背后“不简单”讲效率也要“出细活”
近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玉环市机电工业园区,跟随张勇坤来到他所在的装配二车间,“整洁”“有序”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迈进无尘车间,里头工人并不多,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和鞋子。车间内没闻到刺鼻气息,耳边只有机器不停的轰鸣声。
张勇坤是这组车间的班组长,每天与制动泵、卡钳、制动片等零件“打交道”,负责把它们一步步装成能保障骑行安全的摩托车刹车系统,同时还要管理车间人员、安排日常各项工作。
谈话间,张勇坤已开始了手头的工作。只见他左手熟练地拿起活塞组件,右手精准捏住挡圈,手腕稍压便轻松完成了嵌入。
随后,记者上手尝试组装防尘帽,可手指此时却变得异常粗笨,怎么转都找不到平衡点。抬眼再看张勇坤,早已完成相邻工位的组件涂油步骤,准备送检。
“下面这个环节,得盯着屏幕的结果,复位时间有丝毫偏差就是不合格。”等待一分多钟的时间,屏幕上亮起“合格”字样,组件通过了第一道检查,后续还有好几个步骤和检测。
体验的这小半天时间里,记者深感装配工的辛苦与不易,不仅需要长时间站立、时刻保持精神集中、心思缜密,还得保证每日零部件的“出产量”,与绩效挂钩。但这份工作在张勇坤眼里,却“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
2015年,初到玉环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装配工。“记得刚开始来上班,就觉得这个工厂有点‘不一样’,别的工厂说简单点,就是单一的零件组装,但我们工厂还要负责把组装好的零件‘串联’起来,更复杂,也更考验技术。”张勇坤告诉记者,起初,他总是害怕错装、漏装,尤其是碰到复杂产品组装,还得把工艺卡翻出来,一步一步先熟悉操作。
摩托车配件装配工的职业成长,就像零件组装般层层递进,充满了技术沉淀的轨迹。而工作后的第5年,张勇坤也终于通过努力和层层考验,晋升成了车间组长。
“以前只觉得重复装配没意思,现在才慢慢明白,每次重复都是练手感、找细微改进点的过程,心态也从有点不想干,变成我要干得更好。”他说。
制造行业年轻人更多未来发展前景明朗
10年的车间工作经验,让张勇坤对零部件的装配和检测流程如数家珍。
“零件不能沾油污,尤其是制动片和刹车盘摩擦面,哪怕一点油膜都会降低制动效果,装配前必须用专用清洁剂擦拭。”
“螺栓必须用校准过的扭矩扳手,力矩太小易松动,太大可能拧断螺栓或导致卡钳变形,每次使用前都要确认扳手显示正常。”
“不同型号摩托车的刹车部件不能混用,比如125cc车型的制动片厚度比250cc的薄,装错会导致刹车失效,核对零件编号是必做步骤。”
……
看着他事无巨细地向每个车间员工强调流程、环节的注意事项,记者深感这声“师傅”果然没白叫。
“这份工作,在我眼里也特别挑人,说它普通,就是按流程把零件组到一起;说它关键,摩托车刹车又直接关系到个人安危,半点差错都可能出大事故。”尽管已有10年的工作经验,但张勇坤每次拿起零件都不敢马虎,“得检查有没有磕碰、尺寸对不对,就像装制动片,得保证和卡钳贴合紧密、间隙均匀,不然刹车时要么卡滞、要么刹不住。”
在张勇坤看来,这份工作倒逼他养成了严谨的生活习惯,也让他明白,普通岗位也能凭责任心守护他人安全,非常有意义。
至于员工薪资待遇方面,张勇坤透露,一般普通的一线工人,每月平均工资在8000元左右,另外还有社保以及年底福利、节假日慰问等。“如果晋升到管理岗,工资还会更高,月入过万不是问题。”张勇坤告诉记者,目前他打算踏实做好眼前的工作,跟着车间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检测等新技术不断进步,争取成为“智能装配能手”。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动摩托车市场增长迅猛,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广大年轻的求职者来说,也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对于行业前景,玉环凯凌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陈洪桥充满信心。
他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每年都有几十个不等的岗位空缺,涵盖铸造、机加、装配、产品设计、工艺管理等方面,其中装配岗、技术管理岗、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岗等,都是当下年轻人的热门选择。
“对于一些特殊工种,如果考证入职后,我们将根据公司薪酬体系匹配合适薪资。”陈洪桥说,选择这行不能只看当下,要学会在行业中深耕,打磨技术、不断进步,才能实现梦想,“年轻人更看中未来发展空间,我们这行,也更需要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有理想的人全身心投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