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临海坚持以生态为基,以发展为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富之路。去年,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市,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
日前,记者循着一条条绿色脉络,从山间溪谷到滨海湿地,从柑橘果园到西蓝花田,探究临海如何在绿水青山间趟出共富新路。
让资源生金:生态资源转化为致富资产
在江南街道香年片区,一条长约30公里的香年溪穿境而过,不仅拥有丰富的山水田林溪等自然生态资源,还有国家级古村落岙底罗村和省级古村落上马村。
“守着好山好水,却不知道咋赚钱。”这是岙底罗村村民老李的朴实之问,也道出了“两山”转化的破题关键。
资源如何变资产?3年来,临海江南街道探索出了一条“点绿成金”的实践路径:以香年溪为轴,串联6个村,抱团创成江南·溪望谷IP,沿溪衍生出近30个文旅业态,启动“茶园复兴计划”、打造米N加工“共富工坊”,做优茶叶、稻米两大本土产业,打造可持续的富民产业链。
空心村蝶变网红村背后,还有一场更深层次的机制创新。当地积极推行“股金+租金+薪金”的三金惠民模式,村民将土地、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等统一流转到村集体,由强村公司承租,采用“租金+股金”模式进行分配,村民可获得定期收益,还能随着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富。截至目前,已流转农田1000余亩,村民每年租金收益约800元/亩,盘活闲置民房、院落300余处,每幢年租金可达到2万—10万元,沿线农户每年户均增收超2万元。
“生态魔法”还在临海各地上演。汛桥镇光明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一举撕下困扰30年之久的“轮胎村”标签,光明溪谷营地项目成功落地,小山村成为集野地露营、溯溪桨板等新玩法的潮流地,仅试运营期间就接待游客破万人,营业额超40万元,村集体也拿到超5万元分红。白水洋镇一改惯性思路,以山水为卖点,探索赛事经济,推出“春有桃花源半程马拉松、夏有乡村篮球联赛、秋有国际滑翔伞邀请赛、冬有百公里毅行”四大传统赛事,走出“体育+”的致富新路。
着眼深蓝,临海通过退养还滩、退养还海,建设白沙湾滨海生态湿地,还原3000亩碧海湖、2.5公里金沙滩和28公顷绿海岸,全力打造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为产业赋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
走进8月的涌泉,柑橘种植户正忙着套果、撑果,别看这满树的小果子,再过两个月就蜕变为金黄饱满的致富果。
涌泉镇栽培柑橘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柑橘种植,种植面积5.8万亩、产量8万吨。为了让好山好水结出好果,当地大力推广“减药减肥”、绿色防控、有机种植等举措,近年不断深化与中柑所、省柑所合作,建成全国首个柑橘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级“科技小院”,推广控水提质、轻简化等10余项核心技术,并引进省内首条6通道柑橘数字化分选线,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目前,全镇优质果率超60%,岩鱼头、忘不了等品牌不仅享誉全国,还完成了从“论斤卖”到“按个卖”的价值跃升。
尝到“生态变现”的甜头,当地还不断向产业链深处挖掘,把橘皮加工为可入药的陈皮,把橘肉加工成罐头、橘柚汁,推出涌泉美式、柑橘拿铁等“跨界”产品,同步发展柑橘采摘体验、橘园生态观光、农家特色民宿,开展“柑橘文化市集”系列活动,把传统种植业发展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性业态。
放眼全域,临海各地不断推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上盘镇实行“连片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加工”,让曾经废弃的西蓝花茎叶蕾经过切选、漂烫、脱水等12道工序“变废为宝”,化身为每吨售价1.2万元的脱水蔬菜,年产值达480万元,净利润80万元,还研发了速冻西蓝花、预制菜等20余种产品,在全镇形成从育苗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汇溪镇的高山油茶、高山大米等高山系列农产品,经过严选认证被授权使用“好食来临”公用品牌,成功上架“帮农客”线上线下平台,借着这张“生态名片”实现了“高调出山”。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