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三门湾畔海风劲吹。沿着海岸线,万吨级船坞里焊花飞溅,龙门吊巨臂挥舞,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这片因海而生的热土上,三门船舶产业正以“智造”为帆、“创新”为舵,在百亿订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截至6月底,全县船舶企业手持订单总值突破100亿元,生产排期已至2027年,创下历史新高。
订单潮涌:百亿市场激活产业新动能
“22艘船舶订单、65万吨载重、20多亿元合同排满三年,产值较去年增长20%!”在浙江新鑫洲造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欠飞指着身后火热的作业现场介绍道。自今年开春以来,这家有着15年历史的老牌船企持续“爆单”。
今年,新鑫洲造船集团启动30万载重吨扩产项目——浙江鑫欧造船有限公司技术改造智能化工厂,一期规划扩建223亩厂区投资5亿元。项目重头戏是建造5700TEU节能环保集装箱船,筹备首艘88000立方米超大型LPG运输船,堪称绿色航运的“环保先锋”;同步开工的首艘25900DWT绿色环保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采用专利双相不锈钢技术,油耗较传统船型降低30%以上。“这些‘大块头’一旦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能增加8亿元,利税增长超3000万元。”李欠飞的话语中满是期待。
在三门,12家船厂沿着健跳港、浦坝港星罗棋布,铭飞、凯航、海滨等企业的订单同样排至2027年以后,百亿订单如定海神针,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信心。上半年,三门县船舶工业产值和建造吨位占台州的半壁江山,稳稳扛起台州船舶产业的“大旗”。
智造蝶变:数字技术重塑产业生态
轰鸣的机械声中,浙江铭飞船舶智能车间内,激光切割机正以2.5倍于传统等离子切割效率“数控切割”船体组件。“你看这切口,平滑得像镜面,不仅效率大幅提升,材料损耗还减少了2%。”项目部经理张建高抚摸着切割面,兴奋地介绍。近年来,铭飞船厂陆续改造提升投入超1亿元进行智能化工厂改造,从智能焊接机器人到数字化生产线,一系列“黑科技”的应用,让企业产能提升了30%。
这样的“智改”变革正在三门船舶产业蔓延,骨干船厂普遍建立了精益制造体系,自动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标杆企业造船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三门县以科创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三门湾科创平台,为企业提供设计开发、工艺优化、认证咨询等全链条服务。海滨造船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海洋工程学院)聚焦绿色智能船舶关键技术,铭飞造船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科技研究院)主攻大型节能环保船型研发,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赛道突围:隐形冠军开辟产业赛道
“我们不做最大,但求最专。”在海滨船舶,总经理王峰轻点触控屏,1.5万吨油化船的三维模型随之旋转,船体大小、结构配置都能根据船东需求设计。这种“专属定制”模式,让海滨船舶在高端化学品运输船领域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三,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方兴船业承接的“2+2”LNG双燃料动力远洋家甲板运输船,配备全球先进的直流母排电子系统,开创了LNG运输商业模式的重要里程碑;皓友造船打造的多功能全电推铺排船,搭载的智能铺排系统能实现超高精准作业,将应用于海底电缆铺设等工程领域;浙江凯航建造的两艘4600TEU外贸集装箱船,载重达89200吨,刷新“甬台温”建造交付最大船舶吨位纪录……一艘艘“大国重器”的交付,见证着三门船舶业的强劲势头。
近年来,三门县以大项目为引领,做强船舶修造产业链,培育海工装备新增长点。目前,全县共有船舶海工在建项目12个,截至24年底完成投资5.1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三门在全国率先开展低效用海盘活试点,实现了规划管控、审批方式等6大创新,破解了沿海产业“腾笼换鸟”难题。目前已完成19家企业有机更新,盘活用海面积4800亩,撬动投资85亿元,为招引优质船舶海工项目提供了空间保障。
“三门正围绕‘以大企业引领船舶修造升级、以大项目支撑海工装备培育’的发展思路,加快完善产业链。力争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60亿元。”三门县经济和信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姣姣表示。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