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临海这对父子携夹苎脱胎漆艺作品获奖“百鹤杯”
2025年07月14日 来源: 浙江在线 共享联盟·台州 陈伟华

近日,2025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重头戏——“百鹤杯”设计创新大赛揭晓。台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伟育、李浩凯父子的《夹苎·大悲观音》摘得“百鹤奖”,成为台州唯一上榜作品。

博览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是目前国内工艺美术领域规格最高、品类最全的工艺美术盛会。

这件获奖作品通体金黄,观音跣足立于重瓣莲台,双手合十,双目微阖,神情慈悲柔和。肩颈、衣褶、莲瓣都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几何块面取代繁缛纹样,传统“夹苎脱胎漆艺”与现代设计语言相得益彰。评委评价道:“古法新生,一眼千年。”

“它既不是泥塑,也不是木雕,而是‘夹苎脱胎漆艺’。”据李伟育介绍,完成一尊塑像,需经设计、泥塑、钉骨架、裹苎麻、髹生漆、阴干、脱胎、漆金、彩绘等多道工序,再经层层薄施,寸寸打磨,方能成就“不蛀、不裂、不变形”的金身。

“在用‘夹苎脱胎漆艺’制作塑像时,我们需要先做好胎模,然后用苎麻缠绕,再涂刷10多道生漆,一层漆灰、一层布,每一层都刷得很薄;逐层叠加至设计厚度后,再将它放在潮湿的屋子里阴干,等它硬结后,接着便把里面的泥胎撤掉;脱胎后的塑像,还要进行漆金和彩绘,这样才算完成。创作《夹苎・大悲观音》时,我们运用了清刀木雕手法等。”李浩凯说。

“夹苎脱胎漆艺”始于唐。临海龙兴寺僧人思托,曾以此法为鉴真造像,至今供奉于日本唐招提寺。如今,李伟育父子把传统技艺带进现代车间,又让它飞入直播间。

1971年出生的李伟育,14岁随父学艺,40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让“夹苎脱胎漆艺”传承下去。1996年,他在杜桥镇创办雕塑工作室;2001年,他又投资30万元,增设了泥塑车间和生漆脱胎车间。在他的努力下,“夹苎脱胎漆艺”制成的塑像,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青睐,还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1998年出生的李浩凯,在直播间、短视频里讲工序。他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技艺正通过互联网实现“破圈”,并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目前,他正尝试把传统上应用于造像艺术、民间器材制作等领域的“夹苎脱胎漆艺”,与茶艺摆件、车载摆件等日常生活物品,巧妙地结合起来。

标签: 百鹤杯;泥塑;观音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周煜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