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临海退伍军人返乡种水果,带动村民增收40万+
2025年07月13日 来源: 临海发布

“剪刀再往下一点。剪下来的枝条不要浪费,拿去扦插,还能培育一株新苗。”唤醒土地最好的方式就是耕作。早上9点,位于永丰镇留贤村内的集果地家庭农场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农场负责人冯逸正手把手教授村民如何给黑莓疏枝。

在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农民们面前,这位皮肤黝黑的80后丝毫不怯场,讲起自家果树来头头是道。

图片

“小冯人不错,脑子灵活,有技术、有门路,这两年在村里搞小水果种植,把我们也带起来了。”村民陈大叔是集果地家庭农场的得力助手,他告诉记者,这里70余亩的大棚内种有各种蓝莓4000多株。平时他帮着冯逸一起打理,一天工钱有180元,在家门口就能多了一份稳定收入。

今年农场新引进了300棵黑莓试种,冯逸时常念叨着“黑莓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于是陈大叔赶紧跟着学习新技术,想着等农场试种成功,就引种到自家田里。

军装换农装 入村创业有信心

在村民们的心中,冯逸是个多面手。今年40岁的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干过特警,也在多个行业创业打拼过。2023年,他选择和伙伴组团重新出发,一头扎进乡村深耕农业领域。走遍了临海的镇(街道),他们团队一眼就相中了永丰镇的好山好水,承包了70余亩土地经营起了自己的“莓果事业”。

图片

“蓝莓在临海有比较好的种植基础、市场前景,今年是引种后结果的第一年,初果销售额就有20多万元,已经大大超过了团队预期,接下来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好。”看着眼前的农场,冯逸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别看果园规模不大,但团队已经先后投入300余万元。为种出品质好、受市场欢迎的蓝莓,他们每年都会到辽宁、云南等地,学习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全基质无土栽培等先进大棚种植技术,团队成员还考取了农技资格证书,与省农科院专家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开发了低配版的水肥一体化控制灌溉系统;研发出蓝莓种植新型基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蓝莓果实品质,还将采购成本从原先每吨2400元压减到了每吨300元。除了蓝莓,农场里目前还有树莓、桑葚等近30种莓果品类。“现在,我是越干越有信心。”冯逸说。

肯想加肯干 双向奔赴结硕果

图片

半路出家的小伙子,为何能如此坚定地扎根在村里搞农业?

除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度认可,还有就是政府给出的帮扶“组合拳”让他的团队感到安心。

“农业回本至少要有2年的周期,时不时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每当遇到难题想放弃时,永丰镇、市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就会像及时雨一样出现。”冯逸说,每年市、镇两级都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团队成员掌握种植技巧。当遇到资金缺口时,永丰镇“新农人”贷款政策帮他渡过难关。平时,镇里还会不定时举办“新农人”“帮农客”的联谊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这些实打实的举措,都是他能在进村创业浪潮中快速成长的有力托举。

图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冯逸不忘承担起带动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截至目前,共有6名村民在冯逸的农场里务工。蓝莓上市时,冯逸还主动到农户家收购蓝莓,帮助大家打开销路,直接帮助10多名种植户今年增收40多万元。

接下来,集果地家庭农场将参与该镇农合联的党建联建项目,通过探索“强村公司+村集体+农户”联营模式,采取“保底+分红”机制,共建“莓果乐园”项目。预计蓝莓年产量将增加至7万公斤,采摘期能创造灵活就业岗位40余个。

标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