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雨接连下个不停。7月8日上午,在玉环市海山乡虹田村的海岸边,70岁的吴昌根正打着伞,眼神专注地观察着滩涂上那片他刚刚种下去的红树林。
“这几天水位上涨了不少,浪也大,就怕刚种下的小苗被冲走。”吴昌根的话语间,满是难以掩饰的担忧。眼前这片红树林他视若珍宝,悉心打理了21年,才让这片荒芜的滩涂绿意盎然。
吴昌根与红树林的故事要追溯到2004年。为了保护海洋滩涂的生物多样性,修复近海生态,玉环决定在虹田村试种素有“海洋卫士”之称的红树林。红树林原本主要生长在热带,抗寒性差,玉环从来没有人种过,但它能保护海岸,当时身为村支书的吴昌根决定揽下这活。
第一年种下的60亩红树林冻坏了一半,吴昌根心疼极了:“幼苗长了六七十厘米高,突然就死了,后来才知道,是被冻坏了。”第二年他吸取经验,给红树林保暖,在树苗的根部绑上塑料薄膜,没想到一涨潮,海水灌进了薄膜里,一个浪头就把树苗连根卷走。
前五年,红树林种得多、活的少,但吴昌根不服输,一次次试种、补种、重种。“不会就去学,我既然接了这个活,怎么都要把树给种下去。”于是,他挨个儿去有种植红树林经验的地方取经,学习他们的种树经验,带着专家来玉环实地勘察,硬是种活了原本主要生长在热带的红树林。
21年里,吴昌根带领10多位村民,将红树林种到了玉环各个滩涂,总面积达2000多亩,还培育出更加抗冻、适应性强,长得也快的本地幼苗。
“我想让红树林的面积再扩大,往北走。”今年年初,吴昌根跟女儿吴秀姿说起了自己的理想。他两鬓染霜,可那双望向滩涂的眼睛里,却跃动着比朝阳更鲜活的雀跃。
在那一刻,吴秀姿读懂了父亲二十年来在滩涂上弯腰栽种的执着。“所以当爸爸问我要不要种树时,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我想守护他的心血,和他一起把红树林种下去。”吴秀姿说,下定决心后,她把舞蹈老师的工作当成兼职,花大把的时候来跟父亲学习育苗种树。
“比想象中辛苦很多,因为最适合种植的季节是夏天,天气越热树苗存活率越高,我种了几个月,黑了一大圈。”
吴秀姿嘴上抱怨着,眼角却忍不住弯成月牙,“幸好有爸爸手把手教,不用走弯路。”
这半年多来,她跟着父亲吴昌根学种树、学育苗,一点点摸清了红树林苗种的生长习性。吴昌根还在自家门口搭了个铁棚,专门用来存放培育的幼苗。“育苗这事儿关键得很,”他常念叨,“外来的苗不抗冻,成活率低,还是自己培育的更适应本地环境。真要想往北边种,还得接着改良苗种才行。”
种树之余,吴秀姿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谈项目”上。“沿海各地修复近海生态的需求都挺迫切,爸爸种了二十多年树,在这行里也算小有名气,之前就有人找上门来,想请他去那边帮忙种树,但实在分身乏术。”吴秀姿看着家门口那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海岸,心底有了打算:“现在我来替他分担,可以把红树林种得更远了。”
哪片滩涂的淤泥松紧度适合红树扎根,哪片区域的潮汐规律能让幼苗避开风浪侵袭,这片海域适合栽种哪种红树林品种……这些父亲在滩涂里深一脚浅一脚踩了二十多年才炼就的本事,她都想一点一点学到手。
“手里攥着真本事,心里才踏实。既然打定主意要把红树林往更远的地方种,那无论如何得保证树苗的存活率,我可不能砸了爸爸这二十多年在滩涂里挣下的招牌。”吴秀姿说。
培育种植红树林,是吴昌根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而当他看见女儿踩着自己的脚印走向滩涂时,这份骄傲便有了双倍的重量。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