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乡村振兴领域的最高荣誉——“神农鼎”评选揭晓,温岭市以全省首批、台州唯一的身份捧回“神农鼎·银鼎”,实现连续三年夺鼎。
这一殊荣背后,是温岭以“千万工程”为统领,在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等领域的系统革新。2024年,温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3万元,同比增长6.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202亿元,同比增长2.63%。
田野里的科技革命
4月25日,箬横镇的国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一片繁忙景象。随着水稻播种设备的运行,一个个育苗盘排队在流水线上自动装土、压穴、播种、覆土,再搭乘专用轨道进入育秧大棚,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这是我们刚上线的新设备,从半自动升级成全数字化控制。”负责人朱国聪盯着控制屏上的实时数据说,“现在每小时可以完成700盘的播种量,效率提升40%、人工减少50%,且育秧更精准,减少了种子浪费。”
身为种粮大户,朱国聪的现代化农场里,处处可见科技的身影:无人机在空中精准施肥,自动驾驶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轻点手机屏幕,就能对温室大棚里的秧苗实施数字化监管。对现代智慧农业游刃有余的应用,使朱国聪的种稻事业蒸蒸日上,“今年种了2300亩水稻,育秧大棚预计可供2万亩大田用秧,下半年晚稻的苗也已预定满。”
这样的变革正在温岭田野蔓延。在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品试中心,10余个品种的西甜瓜在智能温控大棚中竞相生长,智能系统实时记录着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这些珍贵的一手数据,不仅为合作社筛选最优品种提供依据,也与周边农户即时共享。”负责人辛宏权介绍,多年耕耘使合作社持续跻身全国农民专业合作500强,每年带动5000多户农户人均增收上万元。
去年以来,温岭市加快构建“1+3+5+X”农事服务体系,新增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3个、省级数字工厂2个,连续两年入选全省水稻机插作业试点县。
融合中的美丽升级
春光明媚,石塘镇的滨海新城精品线一期游人如织。4公里的路段从北到南串联起大黄坭段、小黄坭段、苍岙段、里箬东山段、东海段五大片区的风景线。
“以前游客几乎不在我们这里停留,直接去七彩小岛,现在不一样了。”黄坭新村村民陈小芽是一名赋闲在家的“船长姆”,除了渔船进港时售卖渔获物外,平时借助抖音平台直播销售海鲜干货,“去年精品线路开通后,入村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网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也明显增加。”
沿途道路拓宽、沿海建筑立面改造、美丽庭院建设、节点打造、夜景灯光亮化……蜕变源于“千万工程”的迭代升级。
近年来,该市持续推进“千万工程”,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村村新”工程到“和美乡村”建设,由“点”及“线”到“片区组团”发展,累计建成省级未来乡村9个、特色精品村5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4个和一般村41个,台州市精品村51个,乡村面貌取得质的提升。
协力下的共富账本
眼下,位于大溪镇双凌路南侧的环太湖库区和美移民集聚带移民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正酣。这个备受当地群众期盼的公益性项目,投资额近3000万元,建成后将为6个移民村及周边近3万名群众提供公共医疗、文体健身、养老托幼等公益性民生服务,加快太湖库区群众“城市生活服务圈”建设。
大溪镇良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环太湖库区和美移民集群带项目负责人卢林兵介绍,近年来,良山村、毛坦村、锦绣村、新南岙村、桥里村、太湖新村这6个移民村积极探索“多维联盟,抱团产业,民主运管”的共富新路,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更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2016年,我们6村组建温岭市协力投资有限公司,利用水库移民专项补助资金及村集体筹款,通过市场化操作竞得大溪镇后瓦屿村工业用地,投资4700多万元建成上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目前年租金约300万元,项目经营产生的收益根据持股比例返还给村集体。”卢林兵说,目前,集群带规划建设的另一商业综合体项目也已进入设计环节。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资源沉睡到产业兴旺,从单一租金到多元经营,温岭各村正以市场化路径持续拓宽共富通道。近年来,该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主体”的模式,推动全市建成强村公司88家,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000多万元。2024年,该市村集体总收入达24.4亿元,增长9.76%。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