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仙居下汤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娇俨 陈久忍 通讯员 胡琪 裘晓翔 应芳露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4日在京揭晓。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入选。

下汤遗址位于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发现于1984年,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2023年,下汤遗址被纳入“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课题,目前累计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

“下汤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农业聚落,全景式地呈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聚落形态和结构,为我们研究南方地区早期稻作农业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标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点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下汤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仲召兵介绍,下汤遗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纵贯新石器时代始终,延续5000多年,树立了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标杆,是我国万年文化独立起源、连续发展的重要实证。目前,这样的史前遗址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下汤遗址揭示了上山文化中、晚期聚落的布局与演变。遗址中西部为相对独立的中心台地,它的外围围绕着十余座上山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再外围则是环壕,总体呈现出三重聚落结构。

中心台地上发现上山文化中期房址4座、食物加工场遗迹、石料储藏间和磨盘储藏坑等。上山文化晚期,中心台地演变为红烧土“广场”,广场上发现器物坑20余座。器物坑是上山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现象之一,下汤遗址是目前出土器物坑数量最多的上山文化遗址。

外围人工土台一般用纯净的黄褐黏土堆筑而成,大多呈东西向的长方形。这些土台上目前已发掘房址2处、灰坑23座、器物坑28座,高等级墓葬3座。壕沟内出土大量陶片、石制品、动物骨骼和植物遗存。壕沟内侧沿岸和沟底分布较多的坑,初步判断可能为食物加工或储藏的设施。可以说,下汤遗址是目前我国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聚落要素最为完备、结构最为清晰的遗址之一,为研究我国南方早期稻作农业社会提供了重要样本。

下汤遗址所揭示的中心台地与外围人工土台的关系体现了“向心式”的聚落结构,外围土台上有房址、灰坑、器物坑等生产生活设施及各自的仪式活动空间,因此,各土台可能对应于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这是我国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结构的重大突破。

更让人意外的是,考古工作者在中心台地外围东部的土台上发现了3座上山文化晚期高等级墓葬。墓坑呈长方形,随葬陶器较多,均在20件以上,等级较高,说明在稻作农业经济的支撑下,距今9000年左右,上山文化社会较早地出现了社会分化。

仲召兵说,下一步,他们将围绕下汤遗址的聚落、环境、资源、技术、经济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重建和复原当时的社会。据悉,下汤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已开工建设。


标签: 下汤;遗址;稻作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