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协公布第四批“浙江省博士创新站”名单,台州3家企业入选。至此,全市省级博士创新站已达14家。在台州,一场关于“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博士创新站正推动着“千博助千企促共富”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科协紧抓这一核心,创新打造“有生命力的博士创新站”,破解企业“技术突破难、人才对接难”的痛点,构建起覆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科技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浙江恩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李建宋博士
近年来,台州始终把创新型人才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深化“产业链+人才链”融合,致力打造“一条产业链、一个院士团队、一个学会(服务站)、一个学会企业联合体、一批博士创新站”的创新支撑体系,聚焦“5+5+6”核心产业体系,推动博士创新站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形成“院士引领-博士攻关-企业转化”的创新闭环,打造全省领先的有生命力博士创新站示范样板。
“博士创新站的‘生命力’源于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耦合。”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喻鸿彪介绍,企业以实际问题激活人才潜能,人才以技术突破反哺产业升级,而政策与平台则为这一互动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博士创新站已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近500个,转化科技成果15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00亿元。
天台得一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林杰博士
如何让博士创新站真正扎根产业、服务企业?台州探索出“以小带大”“以点带面”“以技促兴”三大赋能机制,形成“需求-技术-人才-价值”的闭环生态——
实行“小团队对接、大团队服务”的赋能机制。创新站由3至5名青年博士组成“尖兵小队”深入企业,后端则依托高校院所的跨学科资源网络提供支撑。台州学院成立的“1139科技小分队”,促成49位博士建立博士创新站,累计服务300余家企业,参与科技服务超3000人次,成为“不走的科技服务团”。
实行“一家建站、一园受益”的赋能机制。以单个创新站为支点,破解企业核心需求后,形成可复用的共性技术模块,带动园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武承林博士团队与肯特催化共建创新站,研发的新型贵金属催化剂和连续流加氢工艺,不仅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还推动行业向绿色集约化转型。
实行“一技落地、多方受益”的赋能机制。在农业领域,博士创新站通过“博士团队-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破解技术落地难题。浙江省农科院蔡丹英博士与天台滩岭蜜梨协会合作,通过杂交改良技术打造“绿播福溪”品牌,使蜜梨售价提高50%,带动2000余户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
自行动开展以来,博士创新站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申请专利近40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行业等标准近100项,培养技术人才2200余人,助力企业斩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32项荣誉。
目前,台州市的博士创新站已覆盖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制造、新医药健康、精密制造等五大核心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泵与电机等五大特色新兴产业和算力、氢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机器人、泛半导体等六大未来产业,下一步将拉长板、补短板,推动形成“核心引领-特色支撑-未来突破”的梯度发展格局,实现从重点产业向全行业覆盖的跃迁。
浙江神洲药业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杨亚玺博士
博士创新站的功能也将由以技术攻关为主,向战略咨询、品牌建设拓展,不仅解决企业的当下问题,更助力企业制定长远战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创新要素联动,逐步形成“政府搭台+高校支撑+企业主导+博士领衔”的良性循环。
浙江宏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领衔博士虞佳佳表示:“用科技的力量做一粒扎根台州的种子,是我们新时代农科人最幸福的时刻。”
浙江方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从‘追赶’到‘超越’,产学研协同创新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在台州,博士创新站不仅是技术攻坚的“先锋队”,更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和共同富裕的“新引擎”。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上,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