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台科院人文教育学院)与仙居县淡竹乡深化校地合作,联合举办“文化走亲进校园”交流活动暨“文心工坊”非遗创意工作室启动仪式。此次活动以“非遗传承进校园 校地共育文化根”为主题,通过校地联动探索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以前觉得稻草画是爷爷奶奶辈的手艺,没想到自己也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书签!”台科院人文教育学院学生张璟依捏着细长的稻草丝,小心翼翼地拼贴出梅花图案。活动现场,数十名学生围坐在非遗传承人身旁,从选材、染色到构图,一步步体验稻草画书签的制作。
“孩子们用稻草拼出的梅花,比我们传统图案更灵动。”省级非遗稻草画传承人陈军敏轻抚学生作品,眼角的皱纹里漾开欣慰。他坦言,稻草画曾因“土气”被年轻人冷落,但这次合作让他重燃信心:“学生提议把书签做成系列主题,比如节气、诗词,甚至动漫联名款。这些点子让老手艺有了新生命力。”
活动现场,陈军敏还收到多名学生的“拜师”请求——“他们问能不能开线上课,想学更多技法。这种热情让我相信,稻草画不会失传。”
“非遗传承不能仅靠博物馆式的保护,必须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场景。”台科院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苏晓萍指着“文心工坊”展架上学生设计的非遗文创样品说道。她表示,学院将开设“非遗技艺+”选修课,并联合淡竹乡打造实践基地:“让学生跟着传承人学技艺,再结合专业开发文创产品,这种‘学以致用’的模式能真正培育文化传承的‘种子班’。”
淡竹乡宣统委员孟倩楠则展望更深远的意义:“我们把非遗资源变成课程,把乡村匠人请进课堂,既为职业教育注入文化底蕴,也让乡村振兴有了青春力量。”她透露,下一步将推动非遗技艺纳入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传承从‘输血’转向‘造血’”。
本次活动以非遗文化为纽带,搭建校地协同发展平台,通过沉浸式体验唤醒青年群体的文化基因,在技艺研创中推动非遗与现代职教体系深度融合。既培育了乡土文化传承的青春力量,又构建起“非遗活化-文创开发-研学教育”的生态链,为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注入可持续创新活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