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这两年最“出圈”的传统戏曲剧种,越剧一定榜上有名。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频频登上热搜,作为《新龙门客栈》中金镶玉的扮演者,李云霄更是备受关注。
如同穿越千年时空一般,“90后”的李云霄诠释了中国历史上许多传奇女性角色,遇见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她”。
女人如水,无形亦有形
人民文娱记者见到李云霄,是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呈献的“中国有戏”节目的后台。一身精美戏装的她仿佛尚未从《打金枝》的氛围中脱离,采访时总流露着一丝娇俏和灵动。
然而,每每提及越剧,她总要摆正姿态、思忖片刻,显得尤为郑重。如她所言,越剧在她心中,是充满神圣感与使命感的存在。
对李云霄而言,越剧《打金枝》意义非凡,“这是越剧吕派宗师吕瑞英老师的代表作之一”。吕派是越剧旦角的经典流派,上世纪50年代,吕瑞英在承袭袁派(袁雪芬创立)婉转典雅的基础上,增添活泼、明亮的气质,重在讲求“一戏一腔”。吕瑞英也因此被称为“千面人”。
“吕老师饰演的君蕊公主带着天真与任性,兼具骄傲和娇媚。”李云霄说。2024年的第一天,她曾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条开年祝福,配图便是自己君蕊公主的扮相。
要做到“一戏一腔”,最重要的就是对每一个角色的深入揣摩。李云霄也将大量功夫花在了角色研究上。“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所谓技术或者表演手段都不是最困难的,增加自身的可塑性是我的目标,如何找到每个角色不同的灵魂,赋予她们不同的色彩,这才是最难的。”
越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艺术之一:百年时间,它从 “小歌班”到“绍兴文戏”再到“女班”,形成了集百家之长又独具特色的风格;上世纪40年代,以袁雪芬为首的女演员们汲取传统戏曲之魂,兼收电影、话剧之新,在上海开启越剧改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兴起,越剧进入了新的黄金时代。
身为旦角演员的李云霄说:“都说女人如水,她似无形却有形,可以像大海一样包罗万象,可以像清泉一样沁人心脾,也可以像瀑布一样直接有力。如何通过塑造不同的女性角色,彰显不同的女性力量,一直是我的思考。”
从诞生之初,越剧就有着鲜明的创新色彩,这份革新冲劲延续至今。2023年,《新龙门客栈》打破了传统戏曲的观演模式,把越剧带入“小剧场大流量”的时代。李云霄一直探索属于新时代演员的表演方法,力求符合年轻人审美需求,除了《新龙门客栈》的金镶玉,她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第一个现代戏《钱塘里》的表演也让人耳目一新。
《钱塘里》的故事从一场钱塘江边的晚高峰车祸讲起:李云霄饰演的外来务工人员方小米,为赶回家照顾孩子,意外撞倒了金阿姨,由此展开了一段关于人性、关于选择、关于救赎的探讨。创排之前,演员们心里都在打鼓,尤其是主角李云霄,她从未演过现代戏,能把握住角色吗?
李云霄是一位综合实力很强的演员,在传统程式的技术手段上,她尤其善用长水袖塑造人物。无论是在《焚香记·打神告庙》《蝴蝶梦·劈棺》中,还是在《窦娥冤·斩娥》里,她大量长水袖技巧的运用艳惊四座,观众们也将她称为“水袖公主”。
然而这次在现代戏中,演员们无法再运用程式化的表演方法来帮助自己塑造角色,不禁令人遐想:没了长水袖,李云霄还是李云霄吗?
但在李云霄看来,这恰恰是一次“重塑自我”的机会。“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可以让我撕下标签,提高可塑性。”创排过程中,她听取主创老师的意见与指导,研究了不同体系的表演方法,在越剧以情动人、以声动人的基础上,在“体验”与“程式”两者之间,追寻更为自然和具有烟火气的表演分寸。
“我们整个团队都希望能用一种不带痕迹、非常自然的方法展现这个现代故事,这就要求我们放下所谓的程式化表演,真正回归人性、直面灵魂地看待角色。”李云霄说,“归根结底,戏剧是人的艺术,我们讲的故事是普通人的故事。方小米需要我卸掉以往的表演惯性,才能回到一个质朴的角色状态。”
2024年4月,李云霄凭借《钱塘里》,获得第三十二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11月,该剧更是获得了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线下看得见,线上记得住
从2008年考入“08越剧小百花班”算起,李云霄已从艺17年。若将入行至今的生涯分为3个阶段,最初阶段便是在校期间的稳扎稳打、精炼技艺:比如以戏代功的《斩娥》《劈棺》,都是她在实践探索中寻得表演真谛的作品。
第二阶段则是模仿与继承。比如《陈三两》《五女拜寿》等大戏。在此期间,李云霄在不少越剧经典和创新剧目中诠释角色,也在模仿与传承中渐渐摸索出自己的表演风格和方式。
第三阶段是塑造性格人物与建立自我个性:如何在经典中挖掘出个人特色,是李云霄近些年的探索。2017年,她交出了个人首部原创折子戏——《焚香记·打神告庙》。李云霄在编排时加入了许多自我的理解,甚至参考了体验派话剧的表演方式。

为了展现人物的刚烈,她在指法上做出调整,“可能不会像戏曲中逢左必右、逢上必下那样圆润,而是特别直接的”;为了展现故事氛围,她设计了面无表情甚至身体僵硬的出场动作,“像是陷入极度迷离的状态”;为了让最终“自尽”戏份达到情绪顶点,她把哭声的演绎“去戏腔”,“甚至缺失了一点美感,但是这才是真实”……
《打神告庙》同样演了七八年,每一年李云霄都能加入新的诠释。2024年,她凭借该戏拿下浙江戏剧最高奖“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这次与2017年的版本比,又有了更新的面貌。不止《打神告庙》,在《陈三两》 《劈棺》《梁祝》等经典剧目里,李云霄也总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在传承、创新。
采访最后,记者请李云霄写一个字期待自己的2025年。她字迹清秀,写下:静。“宁静致远。”她说,“作品能让观众线下看得见,线上记得住,就够了。”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