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寒流带来的寒风夹杂着雨雪,仙居县埠头镇西亚村却人声鼎沸,乡村的泥土味中还混杂着面包、咖啡和草药的香气,古民居里,游客们在檐下品茶听雨,做着漆扇和药锤,享受着慢时光,一度冷清的村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西亚村位于仙居县永安溪六水交汇之处,紧邻酷塔水世界、皤滩古镇等旅游景点,去年以来,埠头镇党委聚焦西亚村地理位置和基础产业优势,定位“康养”主题,通过“政策搭台+创客唱戏”,吸引青年创客团队返乡创业,逐步把曾经的“留守村”打造为浙江康养目的地。当绿水青山遇见青春创意,一场以康养为媒的振兴实践正蓬勃生长。
政策筑基:康养创业“大礼包”释放磁力
乡村振兴,政策先行。埠头镇通过镇村两级党组织合作的形式,盘活了全村24家民宿、50余间古民居、10余亩闲置土地和水域资源,打造了“康养理想村”主题IP,广泛发动乡土人才、党代表等开展人才团队和业态招引,并推出了“埠上才联8条”,通过半年免租、装修补贴、贴息贷款、经营奖补等,以真金白银降低创业门槛。此外,镇党委还配套组建了年轻党员干部陪跑专班,通过全周期服务实现创业事项“最多跑一次”,帮助人才团队和业态快速“安家”。
“我一直想找一块古色古香的地方打造一个有乡村氛围感的窑烤面包店。这里不但免租,还提供装修补贴,还帮我提前牵线确定了一些学校和企业的供货关系,我当时觉得,就是这里了,从考察到签约再到进场装修,只用了3天时间。”伊知溪畔窑烤面包的业态主理人钱波笑着说。她的面包店自3月初开业以来,已成为全县新的“网红打卡点”,一个月营业额达约8万元。政策实施以来,西亚村已相继引进11个业态入驻,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0余个。
创客领航:青春力量激活“沉睡资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西亚村引进的人才团队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当古村老宅遇上新锐青年,村里不仅开出了国潮养生馆和国学体验馆,还多出了哪吒、宫崎骏等一系列网红打卡墙,一群“会玩”的青年创客用跨界脑洞解锁了沉睡资源的N种可能。
在古民居入口处,4间古宅正在马不停蹄地装修。来自埠头镇九都村的90后党员蒋苗苗指挥着装修师傅,在屋顶上铺上了楼梯,店门口种上了木绣球。“这次把店开到埠头,我就正式回家了。”研习中医养生多年的她,计划将埠头特色产业中药材做成药膳,化作舌尖经济,并联动村合作社推出山野菜养生餐,通过订单农业带动60户村民成为“生态食材供应商”,预计实现户均月增收2500元。
不止蒋苗苗,青年入乡实践站里,运营团队的负责人是80后,水上休闲区内,负责项目体验的主理人是90后,国学体验馆中,主理人团队里还有97年摄影师……吸引新乡人、留住原乡人、召唤归乡人,埠头镇持续激活“三乡人”在西亚村振兴升级中的内在动力,让青春力量广泛参与到村庄运营、产业链接、新技术培训中,成为乡村发展新的“领头雁”。
产业赋能:道地药材增值传统康养
“西亚村的运营定位为疗愈养生和运动健身,和当地的产业基础分不开。”运营团队负责人青菡说。“这里的中药材产业已经规模化,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道地药材转化为可体验的食疗、理疗、心疗的健康密码。”
在西亚村的田野里,成片的青绿色来自中药材贝母和元胡。而村内的业态多少都带点“养生味”:养生咖啡、养生面包、养生药膳,无一不是产业链延伸的体现。在由运营团队和埠头镇中药材基地共富工坊合作直营的“大陈草堂”康养综合体验店中,新推出的白术药饮便捷杯在几波研学和春游带来的人流加持下已经售罄。邻村的中药材基地共富工坊内,新的加工生产线已经启动,“有了体验窗口,我们的中药材深加工产品反馈更直接,今年跟老百姓继续订单农业也更有信心了。”工坊负责人项超伟表示。近年来,通过“技术指导+保底收购”模式,全镇800多户药农年均增收2万元,中药材整体产值已上亿。
“乡村是最好的疗愈站,而青年是最好的疗愈师!”镇党委书记吴坚勇指着西亚村的生态康养地图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水上漫游区、民宿慢居区、古村漫步区的特色,让疗愈养生和运动健身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当基层党组织以政策为纽带链接资源,当青春创客以创新思维唤醒生态价值,沉睡的山水便迸发出澎湃动能。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政府敢作为、创客有舞台、村民得实惠”的良性循环中。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