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文博书房”在台州仙居落成,这座浙东南小城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从万年文明基因到当代创新实践,仙居的探索不仅解答了“何以落地”的疑问,更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县域发展的深层逻辑。
书香汇仙居:跨越山海的文化接力
近日,杭州西子湖畔,一场特殊的文化仪式牵动人心——仙居县文博书房图书捐赠仪式暨文博工作交流座谈会在此举行。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文物局领导与文博界人士齐聚,共同见证全国首家“文博书房”扬帆启航。
捐赠仪式上,仙居县委书记占雅静感慨:“这些跨越山海而来的文博典籍,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仙居发展的重视,对仙居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
座谈会上,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提出,“文博书房”要做好“传世、传承、传播”三篇文章,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姜玉峰建议打造“书香洞天”主题品牌,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彭定坪强调联动县博物馆、下汤遗址博物馆实现资源共享。专家学者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为“文博书房”注入了创新基因。
山水藏文脉:万年文明的时空交响
仙居自古文教昌盛,有着独特的耕读文化传统。自新石器时代下汤先民点亮农耕星火,千年文脉便如永安溪一般奔涌不息。境内现存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宛如露天历史博物馆;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16项;晚唐诗人项斯以“逢人说项”留名青史,元代柯九思书画双绝,明代吴时来铁骨铮铮,清代陈仁玉作《菌谱》开世界食用菌研究先河;括苍洞载入《云笈七签》;下汤遗址,解码稻作里的中国……它们共同勾勒出仙居“万年文明、千年书香”的底色。
政社共浇筑:文化星火的守护联盟
“仙居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希望能尽己所能,为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在仙居设立“文博书房”的想法杨建武会长最先萌发,他将个人珍藏的近3000册典籍、古籍善本赠予仙居“文博书房”,在他的带领下,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来自全国104家单位及9位热心人士捐赠的17000余册书籍,如百川入海,源源不断地汇入。
“文博书房”集典籍收藏、活态展陈、学术研究于一体。书房的建立,有专家引领、社会响应,更有政府层面的战略加持。浙江省博物馆首个分馆在仙居建立,与文博书房珠联璧合,将典籍的墨香与文物的光辉交织,实现文博资源的共建共享。仙居县委县政府领导更是亲自为文博书房站台,打造“书香仙居”IP。
未来更可期:文化地标的价值输出
“文博书房”作为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以典籍为媒,连接历史与当代、学术与大众、文化与产业,肩负着打破学术壁垒、激活文化基因、重塑文旅逻辑的“破圈”使命。
未来,文博书房将以三大核心方向,引领文化领域新风尚。一是致力于打造“文博沙龙”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定期邀请业内知名文博大咖齐聚于此,围绕文物研究、历史文化解读、博物馆发展趋势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度对话与研讨,为学术思想的碰撞提供理想空间,逐步成长为区域内颇具影响力的文博学术枢纽。二是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着力搭建惠民文化平台。依托“乐安文博大讲堂”这一载体,开展系列公益讲座,邀请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文博知识;同时,积极开展文博荐书活动,打破文博书籍的专业壁垒,让晦涩难懂的典籍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真正实现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文博书房将作为“文博+”文旅融合的新引擎,携手浙江省博物馆仙居分馆、下汤遗址公园等文博单位,整合神仙居、皤滩古镇、桐江书院等优质文旅资源,精心设计“从万年稻作到文博书房”特色研学线路,打造成为浙江文旅新地标,吸引更多游客感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独特魅力。
在这片土地上建设“文博书房”,是典籍与文物的“万年对话”。下汤遗址公园与文博书房形成“读史-探源”闭环,让读者既能翻阅众多文博典籍,又能实地观赏碳化稻谷,触摸文明温度。
从下汤遗址的星火微光,到文博书房的万卷长河,仙居用一场跨越万年的文明接力,书写着“文化强县”的答卷。在这里,每一册典籍都是文明的基因片段,等待着被激活、重组,最终汇入浙江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澎湃浪潮。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