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州,伴手礼作为“旅途信物”,如今有了新面貌。以风味、实用为主的传统土特产,正逐渐被蕴含地域文化、充满创意的文创产品所替代。
印有地方风物的冰箱贴、代表地方形象的毛绒玩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手作,形态各异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同时,现场制作文创、定制特色文旅产品等模式也日渐流行。这些产品不仅成为台州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更凭借独特魅力成为文旅消费的新风潮。

位于台州市博物馆一楼的台博文创商店,自开业以来,成了台州文创产品的集中展示区。近日,温州游客陈辰带着奶奶过来游玩,参观完博物馆后,祖孙俩被一款冰箱贴吸引。这款冰箱贴以台州地图为基底,搭配9个县(市、区)的特色美食或景点图案,“既能当装饰,还能帮我认识台州,太实用了。”陈辰说,产品互动性、趣味性、知识性兼具,也正是这类文创产品能快速圈粉的原因。
文化传播新载体
去年,仙居县横溪镇中心小学学生设计的“下汤文物创意明信片”,在台州市博物馆首届文物创意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今年,这一设计被制作成冰箱贴,在不久前举行的台州阅读市集中,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之一。

据介绍,明信片设计者之一的俞奕瑾,因学校的研学活动接触下汤文化。在活动中,她通过文物讲解学习、模拟考古等环节,深入了解下汤文化历史。为了还原下汤陶器的特色,她和同学们一起查阅大量资料,对着文物图片一遍遍修改画稿,从陶器的纹路到色彩,都力求贴近原貌。学校把这些充满创意的明信片打印出来后,同学们寄给家人、朋友,“既传递了爱和思念,也让家人知道了仙居下汤。”而设计能从明信片升级为冰箱贴,并成为热门文创,对横溪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来说更是意外之喜,“希望能为下汤文化的广泛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横溪镇中心小学校长吴建栋对此倒不意外。他介绍,学校专门组建了和雅美学工坊设计师团队,聘请专业的美学教师,鼓励孩子们聚焦万事万物,将创意转化为文创产品。如今,工坊已有一系列成果,比如,下汤・陶徽章、下汤・陶剪纸、板凳龙摆件、印着邮票图案的笔袋、绘有山水风光的雨伞等。这些充满童真与创意的文创产品,陆续走进艺创里文创市集、仙居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白塔春日集市等地进行展示。
除了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创意行动,市场上更有不少文创公司凭借对本土情感的精准捕捉打造出“网红”产品。好彩文创有限公司设计的“糯叽叽”“甜蜜蜜”“鲜嗒嗒”系列,便是其中的代表。土生土长的台州人、公司负责人陈玲玲谈及设计初衷表示,希望在外打拼的台州人看到“糯叽叽”,会想起家里的年糕;游客带走“鲜嗒嗒”,会记住台州的海鲜味道。
不难发现,文化传播正通过这些兼具实用性、观赏性的文创产品,走进学生、职场人、游客的生活和内心,而人们也在与文创的互动中,对台州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迭代升级步履不停
文创成为消费新宠绝非偶然,离不开从业者在产品、服务与场景上的持续迭代。

走进椒江葭沚老街的城市伴手礼商店内,300多件文创产品铺满展架。货架上,有文化主题类的台州十景灯具、山海主题的双面刺绣,也有实用消费类的生肖拼图、沙埠茶具等,每一件设计都有着浓郁的台州味。有着多年文创设计、销售经验的负责人孙艺楠介绍,店内商品台州元素占比高达90%,自己团队研发的占一半以上,还有一部分是寄卖或者合作研发的。
目前,店铺已形成成熟的产品体系。以前,盖章本、流沙冰箱贴等都是“明星单品”,常常被游客列入伴手礼清单。而今,最新迭代升级的产品——积木盲盒成了市民游客的“心头好”,公司将国清寺、揽胜门、醒狮等景点和非遗做成微型积木,拆盲盒的乐趣与拼装体验,让年轻游客爱不释手。
孙艺楠认为,文创产品的核心在于创意升级和迭代更新。单单冰箱贴,也从最初的塑料材质升级到更有质感的金属材质,还增加了流沙、照明等元素,几乎每一年都有变化。为了紧跟消费者需求,公司设计师团队每个月都会推出2—3款新产品,用持续的创新力保持产品的吸引力。
在台州,还有许多官方出品的文创产品,在迭代升级中找寻新的消费锚点。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目的地,李白曾留下了“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诗句。台州市博物馆以此为背景,自主研发设计了文创作品“李白滑过来李白滑过去”冰箱贴。这款极具创新的文创产品,在全省“最喜爱的冰箱贴”评选活动中获奖。冰箱贴中的李白身着飘逸白袍,神态潇洒不羁,人物通过嵌入式滑轨设计,可沿背景画面左右滑动,仿佛徜徉于天台山的山水之间。
台州市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项英超介绍,通过滑动这款文创,小朋友们能感受到天台山与李白的交集,在学习李白的古诗时,会有更亲切的体验,也能学习得更加专注、深入。
这种将文化与互动结合的设计,正是文创产品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仙居县文农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顾敏华也是文创产品迭代升级的实践者。他依托仙居的工艺礼品产业,打造了文创艺术中心“艺创里”,展厅里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仙居花灯传承人陈建伟等为展厅精心制作的“元宝灯”“宫灯”,有以“泥”为元素的下汤文物展览等。顾敏华说:“这些历史的印迹,都是探寻仙居古代文明的‘路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仙居的文化根脉。”
为了进一步激活文创产品消费市场,顾敏华还打造了“艺创仙居”文创市集,设置特色非遗产品、文创周边产品、互动体验等区域,为市民游客搭建“可欣赏、可体验、可带走”的工艺礼品和非遗文创产品交流平台。今年6月,这一市集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重点文旅市集名单。截至目前,市集已举办20场活动,场均人流量2万余人、交易金额50余万元。
定制体验打造消费新场景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文创定制、文创体验也成为打造消费新场景的重要内容。在台州,如果想拥有一款独一无二的文创产品,如雨伞、杯子礼盒套装,印有专属图案的充电宝、帆布袋、茶具等,并非难事。许多文创商店依托背后的设计团队和合作的工艺品生产线,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孙艺楠的伴手礼商店,除了开在葭沚老街外,也开进了台州多家酒店一楼。这一布局就是源于对定制文创需求的考量。“文创定制大多针对商务旅客,他们需要在台州特色伴手礼上印上公司、会议名称等,作为商务往来纪念。”孙艺楠说,“我们也希望通过定制服务,让文创产品不再千篇一律,而是成为真正贴合消费者心意、承载独特记忆的‘专属藏品’。”
顾敏华的团队则将目光投向“文创+研学”领域,设计推出“陶器制作体验”“非遗花灯制作”等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进一步感受文化魅力。
与此同时,顾敏华还关注到文创产品的实用性升级。“很多文创产品都是摆件、挂件,虽然好看,但使用场景有限,很容易被闲置。”基于这一观察,他的团队在设计时,更注重 “文创+实用”的结合,比如,将仙居岩画图案印在帆布包、T恤上,让文创融入日常穿搭;把下汤陶器的造型做成茶杯、碗碟,让文物元素走进餐桌;开发“文创+家居”系列,将仙居山水图案印在窗帘、抱枕上,让文创产品真正“用起来”。
不论是在研学中制作文创,还是购买在地文创、定制专属伴手礼,这些不断迭代升级、充满温度的文创产品,让台州地方文化的传播更轻盈、生动,也让每一次文旅体验都更独特、难忘。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