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尝尝,这是四川嘉陵的桑茶,配着咱们临海的蜜橘,解腻又暖胃!”近日,在供销共富市集上,摊主一边递上试吃装,一边热情介绍。市集里,上海的咖啡文创、安徽黄山的徽州烧饼、四川嘉陵的干香菇挤满摊位,市民拎着装满跨省好物的购物袋笑道:“以前买外地特产得等快递,现在逛个街就能把外省好货带回家!”

这热闹场景,正是临海市供销社“山海携手共富行”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市供销社以“供销红”为纽带,串联上海、安徽黄山屯溪区、四川南充嘉陵区等地,将“单点合作”升级为“系统联动”,把农产品跨省流通的“堵点”,变成了共同富裕的“增长点”。
上海夜市飘满“临海香”
350斤杨梅2小时售罄
泡虾摊主日销翻三倍

今年6月,临海市供销社联合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推出“好食来临”共富市集专场,成为上海夜生活节的“人气担当”。市集内,8家临海农业企业与20家各省合作社带来的好物琳琅满目,东魁杨梅、海苔饼、泡虾等特色产品被市民团团围住。
“第一天最热闹,350斤杨梅摆出来2小时就卖光了,后来紧急从临海调货才跟上需求。”临海枝昌农副产品保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忆,此次市集让临海杨梅走进上海消费者“果盘”,活动期间累计卖出2000多斤,不少上海商超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寻求长期合作。

小吃区里,临海泡虾摊主戴师傅的摊位前排起长队。他手持铁勺,将裹满鲜虾、肉末的面糊滑入油锅,油花翻腾间香气四溢。“我卖泡虾十几年了,以前推三轮车路边卖,风吹日晒不说,一天最多赚几百块。”戴师傅说,加入共富市集后,他每天多备三成食材,客流量翻了好几倍。
据统计,此次市集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光顾,不仅打开临海特产上海市场,更帮农户增收超50万元。临海市供销社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临海好食好物深受上海人民青睐,并受邀多次返场,“临海味道”持续飘香沪上。
黄山签约打破“地域墙”
临海蜜桔进徽州
毛峰茶入长三角

“以前我们和外地供销社合作,多是零散的单品对接,这次签约后,双方能在产销、品牌上深度联动!”临海市供销社负责人高兴地说。11月7日,在黄山屯溪区,临海与黄山屯溪区供销社签署“山海联盟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共同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根据协议,临海的特色农产品将通过屯溪老街的文旅渠道,走向安徽游客的餐桌;而黄山的徽州毛峰、笋干等特产,会借助临海的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网络,进入长三角市场。“我们屯溪老街每年有上百万游客,临海的产品很有特色,特别是这个季节的涌泉蜜桔,放在景区门店肯定受欢迎。”黄山市屯溪区供销社负责人说,目前双方已意向选定1家屯溪文旅门店,正在进行后续的洽谈工作。
不仅如此,两地还计划联合打造“文旅+农业”线路。“游客来黄山逛屯溪老街,能买到临海特色产品;去临海游台州府城,也能带走徽州特产,实现‘一次旅行,两地收货’。”
市集搭台、产销对接
20+农品跨区域流通
红纽带串起共富果
在括苍镇桃趣市集上,游客陈波买了两盒嘉陵特色桑叶茶:“第一次看到外省特色农产品,想买回去尝尝。”今年以来,临海供销社已举办多场市集,每场都像“跨省好物派对”:上海老字号蝴蝶酥旁摆着嘉陵手工辣椒酱,临海东海带鱼酥对面是黄山笋干,游客边尝上海咖啡边挑嘉陵虫草花,热闹如过年赶大集。

截至目前,这些市集已帮农户增收超百万元。更贴心的是,供销社还在市集上设“电商服务站”,教农户开网店、做直播。临海市福禄豆面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才康说:“自家豆面既能去市集展销,还能通过直播间销售,特别方便。”
为让西部好货“跑得快、卖得好”,临海供销社还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一边对接嘉陵农户,统一收购、品控;一边联系临海商超、社区团购和电商平台,让农产品直接“从枝头到餐桌”。“去年‘嘉物来临’耙耙柑专场,一周卖了5万多斤,带动嘉陵橘农户均增收3000元。”相关负责人林耿介绍,目前已有10余家临海商贸企业与嘉陵建立长期合作,下一步还会推出“临海海鲜+嘉陵桑茶”的联名礼包,通过两地景区专柜同步销售。

从上海的热闹市集,到黄山的签约现场,再到嘉陵的农产品专柜,临海市供销社正以“机制共建、平台共享”的思路,打破地域壁垒。临海市供销社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沪皖川等地的协作,让更多山海好物双向流通,“我们要让供销的‘红纽带’,串起更多共富的‘金果实’。”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