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浙江森波股份有限公司的样品展示大厅内人气十足。展架之上,各色冲锋衣如虹彩排列,款式多样;展厅之中,访客络绎不绝,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
这扑面而来的热闹,正是三门县冲锋衣产业强劲势头的生动注脚。日前,在浙江省公布的产业富民利益联结机制典型实践案例名单中,三门冲锋衣产业以其卓有成效的“就业带动”模式成功入选。此刻展厅内的每一个场景,都在具象演绎着以一件小小冲锋衣串联起产业链、工坊群与就业网的共富实践。
一件衣,拉起一条产业链
“看上去是普通的渔业作业服,实际上是一件具备防溺水功能的救生冲锋衣……”在浙江耀途服饰有限公司展厅,总经理梅锦手捧一款特色产品,言语中充满自豪。这款产品不仅能在危急关头提供浮力保障安全,更兼具防风、防水、透气等全功能。
从代加工到产品转型升级,源于三门县实施的冲锋衣产业质量攀登行动。为破解产业“小散弱”困局,三门县重点打造冲锋衣科创园与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牵手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建起专业服装实验室,聚焦防水透气、智能温控等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推动全县300余家冲锋衣企业逐渐告别“贴牌依赖”,迈向“自主创新”赛道。
政策“红利”更让产业链跑起“加速度”。该县出台工坊扶持15条、“共富・冲锋贷”等专项政策,设立产业扶持资金,精准助力企业技改升级与品牌建设。如今,三门县已构建起“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直营直播”的完整产业生态,年销售量突破8000万件,产值飙至120亿元。
一条链,带起一片工坊群
“以前村里这200平方米的厂房是闲置的,现在消防设施、生产设备俱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三门县海游街道祥和村的“共富工坊”里,员工黎玲玲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份离家近、时间自由的工作,让她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据该工坊负责人陈福介绍,薪酬采用计件方式,行情好时,熟练工月收入能达到4000至5000元。目前,工坊已有效带动周边300余人实现再就业。
这一变化,得益于三门县创新构建的冲锋衣“一链多坊”生产体系。针对农村闲置劳动力“人数多、分布散”的特点,三门将工坊像种子一样“播撒”到校区、厂区、镇区,让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延伸至乡村的每个角落。目前,全县已建成62个冲锋衣共富工坊,覆盖52%的村社,形成了“一链牵动、多坊联动、村村受益”的生动局面。
工坊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更激活了乡村“沉睡资源”。通过“企业+共富工坊”联建、在外乡友回乡建坊,三门县已盘活闲置农房121间、拆后土地5200平方米,村方通过租赁、出让、入股等方式实现收益,今年上半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5%。
一片坊,串起一张就业网
上午9点,亭旁镇芊娇共富工坊内,“哒哒”的缝纫机声已此起彼伏。工人们各司其职,或专注裁剪,或飞针走线,或细致检验,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这员工年龄跨度很大,从30多岁到60多岁都有。”工坊负责人楼明荣说。芊娇工坊,正是三门县为“陪读妈妈”“留守妇女”等群体量身打造的灵活就业平台。许多员工在接送完孩子后,便可前来工作。工坊还贴心地在楼下设置了公共桌椅,供放学后的孩子们做作业,解决了宝妈们的后顾之忧。
依托冲锋衣产业劳动力密集的优势,三门县推出线下零工市场,首创“低门槛+弹性工时”用工机制,不管是要兼顾家庭的“陪读妈妈”,还是身体有轻微残疾的村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岗位。
为让从业者掌握“真本事”,县里还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缝制、裁剪等订单班培训,推出各类灵活用工方式,各工坊普通熟练工月均收入达8000元,“陪读妈妈”等兼职群体月均收入超5000元,其中低收入群体年均增收超2万元。目前,冲锋衣线下零工市场已吸纳3万余人就业。
从一条不断强壮的产业链,到一片生机勃勃的工坊群,再到一张覆盖广泛的就业网,三门用一件冲锋衣,“织”出了一条产业强县、兴村富民的新路径。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