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午,台州湾经开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正在对接2025度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事宜。大赛将于9月17日举行,同台竞技的项目分别来自氢能领域和合成生物领域。获胜团队不仅有落地台州湾经开区的机会,还给予项目经费支持。身处创新前沿的比赛,推动科研成果更快上“货架”。
当前,浙江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工作。为让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发挥最大效果,台州湾经开区以生物医药、氢能、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为锚点,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技创新,不仅实现了人才供需“两张皮”破壁,更催生出强劲发展动能——今年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80.7亿元,同比增长46.9%,对全市贡献率达60%。

产教融合,平台提质增效
产业需要什么,协同发力就瞄向哪里。台州湾经开区将“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拧成一股绳,产教融合让资源精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9月,台州湾经开区管委会和台州学院携手成立台州湾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依托这一平台,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集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助力我市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强大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产业学院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院长黄国波教授带领的免疫活性多肽药物创新团队,提出可变孔径纳滤膜分离提纯活性多肽新策略,制备新型pH响应可变孔径纳滤膜材料,攻克了活性多肽高效多级分离的瓶颈难题,而这也与台州湾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需求十分契合。
台州湾经开区着力推进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建设,整合园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台州学院—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头门港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还获省级认定。这些平台,已成为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最直接的反应炉。
打破壁垒,人才流动共享
今年7月,浙江科技大学教授蒋成君被派驻到浙江大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我的研究方向是药物晶型、工业结晶,遴选为企业‘科技副总’后,可以把科研做到生产一线,让研究更有针对性和验证性,也更好帮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通过蒋成君的牵线搭桥,大鹏药业的技术团队实现了“扩容升级”,不仅有公司原班人马深耕一线,还能随时联动高校实验室的科研力量,让企业在技术攻关时底气更足。
在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向奔赴”带来的益处也显而易见。该公司和黑龙江大学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该企业聘任学校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为专硕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专硕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企业、学校共同为专硕研究生提供研究课题,校企双方导师联合培养专硕研究生,有效提高企业人才储备。
近年来,台州湾经开区加快推进人才“互聘共享”机制,把不同体制、不同单位的人才组织起来协同攻关,打通高校、企业人才流通堵点,大力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招才引智,深化协同创新
兰州大学刘钊博士团队领衔的原研造影剂-环形MR肝脏特异性造影剂项目,深耕新型肝脏特异性磁共振造影剂赛道,在国内属首创。浙江海洲制药有限公司在全球造影剂行业排第6位,结缘于去年开展的台州湾经开区首届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刘钊博士团队与海洲制药开展合作。今年8月,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加快项目推进。
此外,兰州大学还与台州湾经开区共同建设兰大台州湾技术转移中心。双方将围绕现代医药、汽车机械、新材料三大产业,加强联合攻关、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深化全链条创新转化。
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中,台州湾经开区紧跟企业需求,聚焦省内、放眼省外,加快推进人才招引工作。
去年,由台州湾经开区主办的硕博人才招聘暨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活动走进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燕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这6所高校,吸引2000余人次硕博人才应聘。今年,硕博人才招聘周活动将在9月下旬开展。

吉利集团与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临海市豪情汽车工业学校共建了临海市首个工匠学院。以工匠学院建设为契机,台州湾经开区积极探索构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工匠人才”三级培训体系,打造技能人才“孵化摇篮”。
目前,台州湾经开区共有30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1家企业研究院、5家重点企业研究院,7家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近两年新引进大学生3000多人。近3年,台州湾经开区企业与高校合作项目69个,支付高校项目经费5500多万元。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