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工伤鉴定不糊涂!玉环标准化改革给出“明白账”
2025年09月08日 来源: 浙江在线 共享联盟·台州 曹思思 通讯员 蔡珂

近日,见到玉环市人力社保局社保科科长卓婷婷时,她正在对工伤业务领域劳动能力鉴定改革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做总结分析,看到“年均受理业务超3600件,初次鉴定准确率99.9%”,她的脸上露出笑容,“只有经历过申报材料受理的麻烦,才能知道成绩的来之不易,如今困扰群众和企业已久的难题终于有了‘最优解’。”

这份喜悦,源于一项改革的落地见效。

为破解劳动能力鉴定申报材料复杂、专业门槛高、办理跑断腿等难题,玉环市人力社保局在台州市人力社保局的指导下,精准梳理需求清单、创新标准化清单、打造就近办场景,探索“照单收”劳动能力鉴定申报材料标准化改革,让群众少跑腿,办事更省心。近日,该项改革成功入选2025年浙江省人社领域第一批优秀改革项目,成为玉环又一便民服务“金字招牌”。

从“糊涂办”到“明白办”

一份标准化清单破难题

在玉环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每月成功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报约30件,对工作人员罗陈瑶来说,过去最怕的就是收材料这关。“我们基层经办人员没有医学背景,经常对着一沓化验单犯迷糊,要么收了一堆用不上的,要么漏了关键诊断证明,职工来回补材料,一来二去,鉴定就得延期,群众办事体验很不好。”

现如今,窗口的经办压力被一份标准化清单破解了。

去年,针对窗口受理时“材料筛选难、审核专业度高”等问题,玉环结合医学专家鉴定中发现的材料漏收、伤情不稳定等情况,精准梳理出21条鉴定受理核心需求,分骨科、神经内科、眼科等17个重点鉴定科目,按“鉴定门类、科目、受理范围、受理条件”等5大要素,在台州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的指导下,创新制定了《劳动能力鉴定受理业务标准化清单》,窗口工作人员“按单收件”,群众“照单准备”,基本实现一次收全、一次收对。

卓婷婷拿起案头的清单举例,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不仅有受伤部位示意概图、人体全身骨骼示意图等,还有骨折鉴定要带什么病例材料、神经损伤需要哪些检查报告……写得明明白白,完全免去盲目提供大量化验单、护理单、报告单等麻烦。

“这份标准化清单制定反复论证了无数次,用了将近半年时间才彻底成型。就像看方抓药,只要知道受伤职工是哪里受伤了,对照着要素收材料就行。”卓婷婷说。

从“糊涂办”到“明白办”,今年上半年,玉环市1869份鉴定结论中,初次鉴定准确率近乎满分,群众少跑腿超1600余次。

从“定点办”到“就近办”

服务延伸提高群众满意度

前阵子,59岁的娄女士在车间作业时,不慎被试压机压伤,导致右手食指骨折。拿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她就近至沙门镇便民窗口办理劳动能力鉴定申报,顺利拿到了受理通知书。

“镇里有了受理点,我不用起大早赶城区办鉴定。整个办理过程很顺利,咨询时工作人员提前告知了要带的材料,很快就办好了,全程没出沙门。”娄女士点赞道。

过去,劳动能力鉴定业务仅在玉环市人力社保局专门的窗口办理,像沙门、干江等乡镇的群众,办事就得耗上大半天。

去年,玉环市人力社保局打破“定点受理”模式,在局内设窗口基础上,新增6个企业集聚的乡镇(街道)受理点,实现“初次鉴定申报、结论领取、伤残待遇申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申请”一站式联办。

“以前,我们局窗口3名工作人员要负责全年3000多件鉴定业务收件工作,承办压力非常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将服务网点延伸,得到了玉环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大麦屿、楚门、沙门、干江等乡镇(街道)大力支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好‘关键事’。”卓婷婷说。

此外,玉环还通过“线上+线下”培训,让基层人员熟练掌握清单办理流程,就疑难问题开展交流研讨,将新上岗人员学习期从1个月缩短至1周。“以前怕办错,现在按清单一步步来,心里有底气多了。”沙门镇便民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连欣娴说,仅7月份,她就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相关业务101件,零差错,零投诉。

玉环还将进一步探索拟制劳动能力鉴定业务经办规程、办事指南等改革配套材料,形成更多便民增值化服务,提升办事效率,进一步增强群众、企业的办事体验和满意度。

标签: 就近办;标准化;人力社保局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周煜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