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从“手工作坊”到“全球集群”,从“补丁工具”到“智造未来” 台州缝制设备产业四十载“针”心未改
2025年09月06日 来源: 台州日报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模板机进行最终调试。 聂杨波 摄

一枚机针,能穿透岁月的粗布、缝补生活的缺口;一只压脚,能稳住前行的节奏、压实产业的根基。

四十多年前,一台煤油灯下手搓的补鞋机,成了台州缝制设备产业最初的“启蒙老师”——产业自手工敲打的小作坊起步,如星火般燃起。

台州缝纫机产业的四十年,不仅是机器迭代、规模扩张的产业史,更是民营经济紧扣民生需求、紧跟时代步伐,用韧性与创新缝制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史。

改革开放春风里的作坊星火

下陈街道机场路的两侧,分布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缝制设备生产企业和零配件销售门店。这里是台州缝制设备的发源地。

“扁担两头尖,出门针线鞋”。五十多年前,一名叫管康仁的年轻人不忍乡亲手工补鞋辛苦,从进口补鞋机获得灵感,凭机械制造天赋,在破旧茅草屋造出补鞋机。

这台补鞋机如同一块石头入水,激起层层涟漪。在管康仁与温岭队办工厂技术合作下,成千上万台补鞋机被生产出来,不仅助台州补鞋人走得更远,积累出创业原始资本,还随他们的脚步销售到全国各地,为后期台州工业产品构建原始庞大销售网络。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1979年,基于补鞋机的成功经验,管康仁又从当时供不应求的包边机中捕捉到了商机,和曹忠全、谢明鉴等好友在20平方米的家中创办“下陈缝纫机零件厂”——这是台州第一家缝制设备工厂,开启了产业从0到1的突破。

同时,他们还与下陈农机厂技术合作,利用农机厂设备试产GMI系列包缝机。

1984年,下陈农机厂更名为“第一工业缝纫机厂”,并通过与上海缝纫机厂定牌联营生产,助力缓解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缝纫机供不应求的市场压力。还借由上海轻工产品进口的业务关系,将台州产的缝纫机出口到巴西,实现快速发展。

自此,“第一工业缝纫机厂”也成为台州缝制设备产业的黄埔军校,培养了诸多缝纫机产业人才,如飞跃的邱继宝、宝石的阮小明等都与它渊源颇深。其中1984年,邱继宝成立了椒江市第二缝纫机厂(即飞跃的前身),成为后续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在这些缝纫机厂的示范效应下,下陈街道逐渐形成小规模的缝纫机作坊集群。

集群崛起中的“中国缝制之都”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风进一步吹活了市场经济,也为台州缝纫机产业带来了时代机遇。

产业从茅草屋的星火长成燎原之势。中捷、汇宝、杰克、美机、顺发等一批如今的中国缝制设备龙头企业相继诞生:1992年,中捷前身“玉环中大工业缝纫机厂”成立,次年研发出第一款工业缝纫机产品——曲折缝缝纫机;同样是1992年,汇宝的前身“台州市华联工业缝纫机厂”成立;1995年,阮积祥三兄弟创立“台州飞球缝纫机有限公司”(杰克前身),喊出“飞遍全球”的口号。

据相关资料,1995年,台州有大大小小一二百家缝纫机厂,得益于当时的补偿贸易,台州缝纫机产业如火如荼,只要生产出来产品就可以通过外贸公司销往国外。

迈入21世纪,台州企业家们敏锐地察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纷纷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曾经茅草屋里的小小梦想,开始向全球市场延伸。

1998年,中捷与全球第一家缝纫机制造商“胜家”合作,成为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2000年与国际知名企业德国百福公司实行技术合作联合生产。2004年7月,中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当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标志着台州企业开始走向规范化、资本化运营。

1999年,飞跃的机电一体化家用缝纫机成功大批量地向日本出口,改写了过去长期单向从日本进口缝纫机的历史,更被指定为国家外交礼品。

……

这一时期,台州缝纫机产业告别作坊式发展,迎来“量质齐升+集群成型”的黄金期。2006年,台州工业缝纫机占据行业近三分之一,被授予“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的称号,正式确立了行业地位。

数字化浪潮下的“智造未来”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重创台州缝制设备产业。

然而,大浪淘沙。台州缝制设备产业不仅未被击垮,反而彰显出顽强的韧性与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它们顺应新时代服装产业“小单快反”市场需求,通过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加速突破缝纫机传统轻工消费品行业边界,加快向集机、光、电技术于一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2009年,杰克开创中国缝制行业民企海外并购的先河,收购德国裁床企业奔马,提升国际知名度并通过技术外溢快速掌握高端裁床核心技术,从“缝纫机厂”逐步蜕变为“智能制造成套方案服务商”;

琦星瞄准工业缝纫机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国内市场空白,开始了第一代产品的自主研发,打破电控、电机依赖外购的局面,实现国产替代并反向出口日本重机等国际品牌;

川田前瞻性地成立项目组,自主研发攻关自动化模板机;

汇宝承接世界顶尖缝纫机品牌“杜克普”“百福”等中高端中厚料缝纫机的研发和生产,布局厚料机特种机;

美机收购源于欧洲的自动化缝纫机品牌EUROMAC,开始专注“两裤”(牛仔裤和西裤)、“两衣”(衬衫和T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缝制技术……

如今,台州缝制设备产业早已今非昔比,杰克、琦星、中捷跻身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综合十强,其中杰克缝纫机销量连续十四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工业缝纫机前十强,台州企业占7席——杰克、中捷、汇宝、宝宇、新顺发、川田、美机;更涌现了一批如耐拓、衣拿、中森、沪龙等在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缝制设备特色企业。

今年3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自主缝制作业机器人系统研制与应用验证”项目在杰克正式启动。此项目由杰克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珞石科技等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核心,着重研发具备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的缝制机器人系统,借助多模态感知等技术达成缝料抓取等协同作业,攻克智能化缝制的世界核心技术难题。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台州缝制设备助力下,服装生产“无人车间”将不再只是一种想象。


标签: 台州;缝制;产业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杨群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