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小城镇集聚效应凸显,温岭市石塘镇在册常住人口由原先10万锐减为6万,而其中2万多老年人的“数字鸿沟”、1.5万渔民的“海上距离”,成了横亘在民意沟通路上两道难以跨越的坎。石塘镇人大聚焦这些难题,通过定点定时接访、代表下沉上门等举措,精心构建起便捷高效的民意“快通车”。2025年以来,80余次代表接访、90余条社情民意落地交办,33%的基层单元民意来自代表接访,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渔区的生动实践。
阵地“沉”下去,民意“浮”上来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人大代表说话,比打电话还方便!” 家住菜市场附近的王阿婆竖着大拇指说。
石塘镇人大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直接将接访阵地“嵌”入了群众日常生活圈。分三个区块设立三个代表联络站,精心选址于居民高度聚集区域,分别毗邻菜市场、超市、卫生室等生活服务核心节点,确保辐射范围最大化、便利化。如今,老百姓出门买个菜的工夫,就能顺道反映民意。

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石塘镇人大采用“板凳座谈”等传统面对面方式,无需智能手机操作,仅需坐下倾诉,代表即能原原本本记录、传达诉求,特别是对海岛村隔海村、双红拆迁安置点等特殊点位,镇人大还根据群众诉求不定期安排代表上门听民意。极大提升了老年群体表达的便捷性与舒适度,降低了表达诉求的“门槛”。

除在村居、学校等传统场所设置代表码外,镇人大还立足渔区特点,在24条作业渔船及摆渡船、18家渔业公司均设立海上基层单元联络点,打通海上民意通道。设在郭文标救助站的海上基层单元联络点即将投入实体化办公,可以面对面接访渔民,充分实现岸、海联动,进一步服务好渔民群体的民意诉求。
机制“转”起来,服务“跑”在前
每月初,联络站门口的接访计划表总会吸引不少目光 ——谁来接访、哪天接访,一目了然,原来是镇人大为方便群众知晓参与民意反映,特建立健全代表轮值接访与走访群众制度,提前公布详细接访计划,并张贴于联络站显著位置。而参与接访的代表多为本地成长起来的村干部、老党员或资深渔民,他们深谙乡情民意,履职积极性高,主动深入群众,沟通更具亲和力与信任感,有效激发了代表接访工作的内生动力。

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在定时定点集中接访基础上,还通过联勤工作站进驻代表联络站实现工作日全天候办公,强化联络站矛盾调解功能,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少邻里纠纷在这里就化解于萌芽。
市代表联系镇代表制度也在不断发挥作用,每位镇人大代表每月均参与联络站活动,民意收集成为每月联络站活动的必定环节,推动基层群众民意畅达。
事事“有回音”,民心“聚起来”
“反映的问题真能解决!”这是选民最实在的评价。“朝阳路与上齐路交叉口多处护栏损坏倾倒,存在安全隐患”,代表当天就拍了照片上传基层单元,4天后镇里就派来施工队对护栏进行修复;有村民念叨“钓浜到松门东南工业区来回很不方便,能不能让公交车经停松门东南工业区”,不久新线路便开通,解决了乘车难题。“说了不算数,谁还来第二次?”正是这份“件件有回音”的靠谱,让接访点攒下了好口碑。

“简单诉求3日内回应,复杂事项7日内反馈进展节点”,这是石塘镇对群众诉求的硬承诺。对表述模糊的诉求,代表会电话联系或再上门细问了解诉求,确保民意表达准确。
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镇人大对交办事项代表实行跟踪问效与定期“回头看”,严查办理质效,杜绝承诺落空。重点抓好民意的回复质量,要求有进度、有照片、有对比。经几年运行后,无论镇办线还是市级部门,对基层单元的民意交办重视度普遍提高,办理结果和办理质量均快速高效,群众有获得感,代表有荣誉感,平台有生命力。接访活动开展至今,已汇集形成涵盖历史文化保护、生活保障、出行便利、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重点民生建议60余条,办理质量明显提高。
对一些关乎群体性、影响面广的重点民意,镇人大组织代表走访部门协同联动。成功促成箬山小学优化撤并、港区消防船配备、新增公交线路、地质灾害治理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镇每年票决的8件民生实事基本来自基层民意,此举也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岸上到海上,从老人到渔民,石塘镇人大用“实打实”的接访、“心贴心”的服务,让民意“快通车”不减速、不绕道。这不仅是基层民主的鲜活样本,更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写照,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渔区的烟火气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