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最“亮”跨界!清华博士为临海彩灯装上“科技引擎”
2025年06月28日 来源: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临海 王晏莹 金诗音 林煜航

皮线灯,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灯饰产品,因其造型多样、安装便捷且能营造温馨氛围,在欧美国家备受欢迎。

粒子物理学,是探索宇宙的基础科学,致力于研究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却在临海有了奇妙碰撞——在临海市峰盛自动化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研究员龚光华和临海本土企业家合作开发完成的新型皮线灯设备,正用科技重塑传统彩灯产业的生产方式。

从宇宙星空到万家灯火,这样的跨界合作为何能在临海落地生根?近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探寻了这段“奇缘”背后的故

“宇宙星空”巧妙对接“万家灯火”

临海设备实现“产业逆袭”

“我们这个夹子弹簧的力道还不够,要进一步细化,要严格把控工艺流程才能够做得出好的品质。”在临海市峰盛自动化有限公司,龚光华正与工程师团队围坐在会议桌前,热烈地开展研发会议。身后的白板上,配件更新参数密密麻麻,空气里满是思维碰撞的火花。

每隔一个月,这位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员都会来临海牵头最新设备的研发情况。2023年,他带来的“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皮线灯产能跃升的大门。

“这个系统就像给生产机器配了一个‘超级大脑’,通过精确控制,指挥生产全流程。”在生产车间,龚光华向记者展示了这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只见设备启动后,传送带开始匀速运送皮线,机械臂接到信号后,眨眼间就能剥好线;点胶头紧接着准确地点上胶水。整个过程就像一场配合默契的接力赛,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

鲜为人知的是,这套技术原本应用于宇宙射线观测等高精尖项目。“从观测宇宙到彩灯生产,虽然跨度有点大,但控制技术在顶层逻辑上是相通的,都是通过精确控制实现复杂系统的协同运作。”龚光华解释道:“做实验时,我们要让粒子跑得飞快,还得精准控制它们相撞;皮线灯自动化生产也是一个道理,每一个步骤,比如剥线、焊接、封装,都得像钟表一样精准。”

这套跨界而来的技术解决方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产业价值。目前已经量产的新型皮线灯设备堪称“产能怪兽”,24小时不间断作业可达14至16万件,相较行业同类设备产能提升2倍以上,成本降低15%,良率高达99.2%。在以“毫厘”论利润的彩灯行业,这样的技术突破正重新定义产业效能边界。投入市场仅一年间,60余套设备已在东塍镇和广东彩灯产区落地,连曾占据技术高地的广东企业也主动采购,实现了“东塍设备反向输出广东”的产业逆袭

“政策沃土”蓄力赋能“产业基因”

跨界创业里藏着“临海密码

龚光华与临海的结缘,始于一场跨越千里的产业洞察。2022 年,老搭档徐章彪在考察家乡东塍镇时发现,这个全国最大的节日灯生产基地,正面临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期。这里有1200多家彩灯企业,年产值超百亿元,但设备依赖进口或仿造,高端产能严重不足。徐章彪的分析触动了龚光华——在高校推动成果产业化多年,他深知“需求牵引”比“技术推动”更能精准对接市场。

微信图片_20250228214745.jpg

临海市的校院企人才“互聘共享”机制成为了项目落地的催化剂。今年2月,临海启动“互聘共享”135行动,目标打造“10所高校院所+30家企业+50名人才”的“135”人才共享网络,走出一条人才资源跨域流动共享的临海路径。其中,有18名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临海企业兼任“科技副总”、研发总监等职务。龚光华就是其中的一名。

“在临海,政府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陪我们一起爬坡的合伙人。”龚光华感慨道,当他来到临海开展项目时,政府部门迅速启动“一站式”服务:从对接梳理材料,到宣讲相关人才政策等,不仅提供资金扶持,更搭建了产学研对接平台,让他的控制技术与本地企业的工艺经验实现无缝衔接。诸多细节让龚光华真切感受到了临海创业土壤的温度。

此外,东塍镇的产业生态也为跨界创新提供了丰沃土壤。这里不仅拥有完整的彩灯产业链,更有一批像徐章彪这样兼具市场嗅觉和技术追求的创业者。这种“科研思维+产业经验”的融合,催生出一套可复制的创新模式:即高校科研团队主攻研发创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细化应用场景。产学研紧密联动,推动彩灯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让“宇宙科技”化作点亮全球万家灯火的实用创新。

科研专家成为产业赋能者

清华博士有了临海情缘

“以前在实验室研究宇宙线,现在在车间点亮‘人间星河’,其实都是在探索未知。”龚光华的比喻里,藏着他对跨界创业的深层理解。这种思维迁移,让他带领团队在皮线灯设备研发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如今,龚光华和徐章彪的创业项目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第一代皮线灯产品凭借差异化技术优势获得市场认可,用户反馈直指“高效稳定”“省电省气省材料”等亮点。基于这些反馈,团队正加速迭代新一代设备,将科研思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

在龚光华看来,临海不仅是创业之地,更成为他的“第二工作地”。从最初对台州“只有地名印象”,到如今对临海大洋、大田、东塍等地“如数家珍”,他的转变映射着这座城市对创业者的吸引力。“临海的创业氛围像春风化雨,政府对项目的扶持让科研有了烟火气,创业有了落地感。”他计划将临海的创业经验推荐给更多科研圈朋友,让政府政策与产业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更多科技项目在此扎根,“我一个人是个点,若能带动更多人,或许能和政府政策融合成‘面’,实现双方共赢。”

临海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龚光华的跨界故事是临海市人才“互聘共享”机制催化的典型成果。截至目前,由互聘共享人才牵头推进成果转化的项目已有26个。

从粒子物理博士到产业创新先锋,龚光华的跨界故事正在改写人们对“科研价值”的认知——当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拥抱,当政府政策与市场活力同频共振,即便是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也能在传统产业的土壤中绽放出璀璨光芒。

标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赵静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