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党委牵线搭桥,我们的龙头鱼酥、鱿鱼片等海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单日销售额突破5万元!”6月12日,三门蛇蟠岛渔旅融合共富工坊运营主理人郑晓红难掩喜悦。
这样的喜人变化,是蛇蟠乡创新推行小海鲜产业链党建联建机制带来的生动实践。蛇蟠乡以党建为纽带,串联起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构建起“组织联建、服务联动、产业联兴”的协同发展格局,让小海鲜从滩涂走向全国。
组织联建:三级架构破题“散沙困局”
作为三门县小海鲜主产区,蛇蟠岛现有养殖塘600余口,总面积达25000余亩。然而长期以来,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如同“紧箍咒”,制约着产业发展。为此,该乡统筹全岛资源成立产业链党委,构建“党委统筹—党建小组—党员示范岗”三级组织架构。按照养殖、加工、销售三大环节划分3个党建小组,在塘头设立“链上党员示范岗”,形成“党委吹哨、小组响应、党员报到”的全链协同机制。
“过去养殖户遇到技术难题只能‘百度搜’,现在产业链党委牵头成立‘专家服务团’,有问题随时能‘链’上解决。”蛇蟠乡副乡长方巧玲介绍,通过整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水产技术推广站等资源,党委组建了涵盖水质检测、电商运营等领域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每月开展“塘头问诊”。去年以来,团队攻克青蟹生态养殖、尾水净化等多个技术难题,推动标准化养殖覆盖率提升至70%,海产品成活率提高15%。
服务联动:党员先锋化身“链上尖兵”
凌晨五点的蛇蟠岛,党员陈华利已经手持检测仪在塘边忙碌。作为“链上党员示范岗”带头人,他牵头的“技术帮扶团”年均开展塘头指导超百次,足迹遍布全岛600余口塘。“水质pH值要控制在7.8-8.5之间,溶解氧不能低于5mg/L......”这样的技术要点,他不知重复了多少遍。
产业链党委推行“党员结对1+N”机制,由党员与薄弱养殖户结成对子,从苗种选育到病害防治提供全周期服务,2024年以来,已带动112户养殖户年均增收超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个党员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
组织生活也在“链”上焕发新意:在养殖塘埂举办的“塘间微党课”,将水质检测实操与政策解读结合;在渔旅融合共富工坊开展的“人人都是主播”实训,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学生手把手教养殖户直播技巧,养殖户俞大姐第一次直播就卖出200余斤青蟹,如今,多名“渔民主播”在塘头架起手机,让活蹦乱跳的海鲜通过镜头直连全国餐桌。
产业联兴:全链升级锻造共富“金色引擎”
在渔链鲜储基地施工现场,1000吨智能冷库与自动化分拣线即将投产,届时海鲜从捕捞到入库可实现“2小时直达”,运输损耗率从15%降至3%以下,项目投产后年吞吐量预计突破1万吨,为产业链降本增效超500万元。
产业链增值效应持续释放,一方面,通过与渔老板、海八鲜等农创客深度合作,成功开发出龙头鱼酥、小黄鱼干等10余款网红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40%,另一方面,通过打造“蛇蟠岛”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销售体系:线上培育本土主播团队,创新“塘头直播+平台带货”模式,年直播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线下在景区设立品牌直营店,借助展销会、美食节等平台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产品溢价30%以上。
目前,联建效应已辐射至周边4个村庄,带动200余名村民通过参与养殖、民宿接待等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超万元。“党建链不仅串起了产业链,更连起了百姓心。”蛇蟠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光耀如是说。如今,这条“组织强、产业兴、渔民富”的红色产业链,正让“小海鲜”真正成为“大产业”“共富源”。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