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大陈岛旅游旺季,一批批游客乘坐高速客轮登岛游玩,而随着大陈黄鱼知名度不断打响,品黄鱼、买黄鱼成了游客的必选项。
近年来,椒江大陈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链上建组织、聚资源、育人才、促共富,推动大陈黄鱼产业从传统养殖向深远海智能化、品牌化、融合化升级,实现年产量破万吨、产值超11亿元,带动海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居全省前列,走出“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下大陈的梅花湾,有一间名为长利水产商行的小店,里面陈列着各种大陈海鲜特产,已成为游客们购买海岛特产的必去打卡地。“像大陈黄鱼、黄鱼鳖、虾皮、虾干这些,都卖得挺好。”据销售人员介绍,“五一”假期日均营业额达6000元左右。
这里的海鲜大多来自岛上的“大陈海味”共富工坊。针对大陈岛农渔产品同质化严重、产销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等问题,大陈镇党支部和3个行政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大陈海味”共富工坊,采用村集体管理、岛民做工、企业经营的合作模式,帮助企业和农户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提升了农渔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岛民就业增收。如今,“大陈海味”共富工坊吸纳岛上闲置劳动力和低收入渔民从事鱼干加工、直播带货等业务,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超17万元。
如何做强大陈黄鱼品牌,抵御养殖产业市场风险?党建引领是关键。大陈镇组织成立大陈黄鱼行业管理协会,同步建立“渔排上的党支部”,与大陈岛渔家乐行业协会,共同组建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形成“党支部+协会+企业”的联动机制,解决大陈黄鱼“从海里到餐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协会吸纳会员单位37家,覆盖全镇14家养殖企业。
《地理标志产品大陈黄鱼》《大陈黄鱼养殖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大陈黄鱼养殖标准,保证了推向市场的黄鱼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引入的“浙食链”数字化监管系统,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体系,实现“一鱼一码”精准溯源。
同时,该镇通过“党建+金融”模式,联合椒江农商行推出“渔富贷”,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共向黄鱼养殖户等授信1.4亿元,减免利息230万元,9家养殖户参与投保,占比超65%,完成各类赔付案件34起,赔付总额2000余万元。
“多亏了专家帮忙指导,解决了深远海养殖的问题。”金士元是大陈镇的一名黄鱼养殖户。大陈镇党支部在一次交流过程中,了解到金士元在首次尝试深远海养殖大陈黄鱼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党支部立即帮忙牵线,联系一位“养殖观察员”专家到现场调研指导,最终解决了难题。
记者了解到,这些“养殖观察员”是椒江区依托“耕海牧渔”党建联建,汇聚政校企资源力量,选派的13名技术专家,为养殖户们解决发展难题。不仅如此,围绕黄鱼养殖病害防治、饲养管理等重点,椒江常态化举办“渔你同行”养殖专题培训班,有效提升大陈黄鱼的养殖品质。“病虫害怎么防治,怎样更加科学地管理鱼群,提高成活率,这些培训会对我们帮助非常大。”金士元说。
为了破解大陈黄鱼养殖发展瓶颈,大陈镇党委主动与浙江海洋大学等相关单位沟通联系,依托国家级“浙江椒江大黄鱼科技小院”,联合金翔龙、朱蓓薇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开展专家人才定向、联合攻关工作,攻克养殖技术瓶颈问题。如今,省内首座单点系泊型深远海养殖平台——“垦荒一号”已经顺利投产,可年产高品质大黄鱼212吨,有效推动养殖模式从传统网箱向深远海智能化跨越。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