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能讲出什么故事?5月28日上午,临海市江南街道中心幼儿园小溪园区的孩子们来到位于江南·溪望谷的米N共富工坊,在自然与传统工艺的交融中开启了一段充满趣味与知识的探索之行。
临海江南·溪望谷依托当地山、水、田、古村落等丰富资源,致力于打造研学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模式,米N共富工坊便是其中重要研学场所。
据悉,米N共富工坊由村小闲置房改造而来,通过党建联建、国企领投,打造为集产学研游购于一体的创新融合型观光工场。工坊围绕“米”产业,引入非遗项目“临渡米酒”和30年老品牌“三姓年糕”, 预计年产销可达上千万。工坊一楼设有“酵醒大米”米酒和“米有糕招”年糕生产空间,二楼300平方米空间则设有科普区、研学区、互动区、展销区创客空间等区块,兼具研学和新农人培训等功能,开展“米香文化传承人”等主题活动,实现传统技艺传承、产业发展与社区共富的有机融合。
“我们江南的米可以做成哪些美食呢?”“年糕和米酒!”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糯米如何在酒曲的作用下,经过发酵变成醇香的米酒,好奇的小脑袋凑得紧紧的,时不时发出 “哇” 的惊叹声。当糯米的醇香还在空气中氤氲时,孩子们的视线又被一阵有节奏的“咚咚”声吸引——工坊工作人员展示了制作年糕的传统工艺,将蒸熟的糯米放入石臼,用木杵反复捶打。讲解员向孩子们介绍道:“现在工坊还带动了村里不少叔叔阿姨就业,他们有的负责种植,有的负责制作,大家一起把生意越做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米的故事不止在“看”上,亲手体验也是重要的环节。现场,孩子们在老师和工坊师傅的帮助下共同开启粽子的制作,提前感受端午节的浓厚氛围。孩子们认真地学着将粽叶卷成小漏斗,小心翼翼地放入糯米和馅料,再用棉线仔细缠绕。虽然包出的粽子形状各异,但当一个个亲手制作的粽子完成时,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看我包的好不好看?”拿着刚包好的粽子,吴子轩小朋友不停地炫耀着。一旁的李安雅也拿起刚包好的粽子展示起来,欢笑声洋溢在现场的每个角落。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江南街道还同步开展了“护苗・绿书签”专项行动,以“扫黄打非”为主题为孩子们构筑文化安全防线,引导孩子们树立健康阅读理念,让“绿色书签”在童心沃土中扎根,为研学活动增添文明向上的精神底色。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共富”的种子。“像米N工坊这样的创新业态正在溪望谷茁壮发展,农文旅融合的方式让这里成为孩子们喜爱的乐园,也为乡村共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江南街道党工委委员尤田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