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天台县龙溪乡,车厘子林随着山风泛起红浪,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这片曾因山高路远而沉寂的土地,如今正因一颗颗红润饱满的车厘子焕发出蓬勃生机。
回想2019年,第一批“布鲁克斯”“黄蜜”等车厘子树苗在下辽坑村试种时,村民们的质疑声比春雨还要绵密。“这洋玩意儿,咱山里人根本种不活!”“种出来卖给谁?”“这成本高、风险大,万一失败怎么办?”
种植户忻陈君顶住压力,在大雷山开启了本土化栽培之路。然而,由于技术的匮乏和设施的不完善,初期的种植效果差强人意。劣果率、坏果率居高不下,部分果树甚至颗粒无收,连年的亏损如乌云般笼罩着忻陈君,但他并未被困难击退。
幸运的是,台州农科院团队与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伸出了援手。在他们的帮助下,忻陈君逐步完善果园设施,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农科院团队围绕“北樱南移”展开技术攻关。自2010年起,陆续引进北方的短低温品种和矮化砧木,并采用“高光效、控花期、光调控、精肥水”栽培模式,让车厘子在大雷山找到了“舒适区”。
2021年5月,第一颗本土车厘子成熟,紫红色的果实含糖量高达22度,口感不输进口货,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忻陈君家庭农场,忻陈君毫不吝啬,将种植技术倾囊相授,他看着缀满红果的果树说:“产业要做大,光靠技术突破还不够,大家一起来种车厘子,一起富起来,才是我回乡的目的!
“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矩阵顺势而成,由种植大户忻陈君提供的统一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减轻了果农的自身压力。如今,大雷山车厘子亩产量突破1000斤,最盛时期,单斤价格达80元,基地还开发出车厘子酒、果脯、果酱等深加工产品,开始探索线上销售道路,提高车厘子单品经济附加值。
更令人欣喜的是,车厘子产业的红火,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前不知道这里的景色这么好看,这次来采摘车厘子,既能边摘边品尝,又能享受美景,真的太值了!”来自宁波的游客陈女士笑着说。
“种植车厘子之前,我们守着几亩薄田,日子紧巴巴,现在不一样了,周末、节假日来体验车厘子采摘的游客都多了很多,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村民陈铝丽表示。
从一颗红果到一个产业,小小车厘子让荒山坡变成了“金山银山”,更串起了一条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共富之路。当乡村振兴的春风拂过寒山溪涧,这颗凝聚科技力量与人文温度的红果,正带着龙溪百姓奔向更加红火的明天。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