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金清镇,空气里弥漫着木浆纸特有的清香。5月8日,在兴欣席业的车间内,成卷的进口木浆特种纸经过裁切、揉搓、编织等工序,化作一张张可折叠的纸编凉席,即将发往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眼下,金清——这座被誉为“中国编织凉席之都”的小镇,正经历着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100多家企业昼夜赶工,生产线轰鸣声不绝于耳。
从“草席危机”到“纸编革命”
走进兴欣席业的产品展厅,可以看到成百上千种花色规格的凉席产品。
“这是我们现在最流行的‘冰豆豆’系列凉席。”兴欣席业总经理林邦球说,从草席到纸编席,金清的凉席经过了多次变革。
据了解,金清凉席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一度,金清的凉席产业也曾走向没落,上世纪90年代,传统草席因易霉变、藏螨虫等缺陷,市场份额被竹席挤压殆尽。“那时全镇草席作坊关了一半,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接班。”林邦球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03年,当地工匠从日本引入纸编技术,用南美智利木浆纸替代席草,开启了“以纸代草”的颠覆性变革。
这场变革远非简单替换材料。作为浙江非遗传承人,林邦球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纸编席需经48小时高温蒸煮软化,再经8道工序制成凉席,成品可承受60℃水洗消毒,使用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
创新不止于产品本身。在百丽丝席业的“共富工坊”,60岁的村民陈阿婆熟练操作缝纫机给凉席锁边:“年轻时编草席满手是茧,现在用机器缝边,半天能做20张,每月能挣4000多元。”金清镇通过“工坊+农户”模式,将包边、缝制等环节分散至千家万户,既保留手工艺温度,又破解了旺季用工荒难题。
数据显示,这种“非遗产业化”模式已带动当地4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3万元,让古老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也赋予了金清的纸编席产业生生不息的力量。
高温经济下 为全球开出“中国清凉方案”
“越南客户刚追加了不少订单,目前出口生产线排得满满的!”林邦球说,金清的凉席占据全国90%市场份额,也开始加紧“出海”的节奏。
据介绍,去年东南亚极端高温天气持续,台州纸编凉席在Shopee、Lazada等平台销量同比倍增,越南胡志明市的超市甚至出现“一席难求”的景象。
热销背后,是台州企业对国际市场的精准把控。林邦球表示,全球对于凉席的需求不同,比如日本人青睐榻榻米尺寸的素色款,越南客户喜爱鲜艳的民族花纹,韩国订单则要求搭配抗菌冰丝枕套。
在产品陈列室内,记者看到,可折叠成手提包大小的席子,折叠后仅相当于两本杂志的厚度。据了解,这种“场景化创新”使台州凉席在海外市场的溢价能力提升30%。
开拓市场不只靠产品力。百丽丝席业副总孟可萍介绍,现在海外电商平台上,纸编席、冰丝席等“新品”正逐渐取代传统麻将席的地位。特别是冰丝竹席、凉豆豆以及古藤席等产品,使得凉席的舒适度和耐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