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血脉相连,却用真心跨越距离;没有法律的束缚,却以爱之名守护生命花开。在台州市儿童福利院里,有这样一群“特殊妈妈”,她们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母爱的力量。
母亲节,记者一行走进台州市儿童福利院,与这些“特殊妈妈”对话,倾听她们的心声,记录她们的故事。
护理妈妈
项素利:给孩子独一份的宠爱
项素利,是台州市儿童福利院最早一批入职的“护理妈妈”,她是同事们眼中质朴的大姐,也是孩子们心中的“好妈妈。”
“咦,笑啦,想睡了是吧。”项素利坐在小板凳上,一只手舀了一勺米糊,另一只手轻轻托起凡凡的脑袋,勺子贴近孩子唇边,哄着他吃一点。眼看孩子没吃几口就停下了,她立马撤走勺子,回过头来用鼻尖碰了碰孩子的额头。
“凡凡不会说话,但我们跟他说话或逗他笑时,他有时候也会给出一些回应。”项素利说,凡凡刚被送来的时候,孩子身体状况不大好,皮肤又黑又粗糙。而现在,在几位护理员的照顾下,孩子的皮肤变得白净了,笑容也多了起来。
8年来,项素利照顾过20多位特殊儿童。回想起刚入职的时候,她照顾过一位身患重疾的孩子,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24小时看护。轮到上班,她都会从黄岩家里带几块裁好的新棉布。“孩子屁股皮肤烂了,用尿不湿不利于恢复,我就给他用棉布换着垫。”项素利说,看着孩子一天天恢复变好,她也感到很欣慰。
项素利对孩子们用心用情,让他们感受到无声的母爱。杨杨是她从小带大的孩子,今年10岁,患有眼疾。每年杨杨生日,项素利都会买蛋糕陪他过生日。去年春节,她还带着杨杨回家过年,带他去黄岩九峰公园玩,请他吃了一顿大餐,让孩子更好地感受节日气氛与家庭温暖。现在,杨杨已被送到杭州上学,但仍与项素利保持联系,放假就回来看她,亲切地喊她“妈妈”。
护理妈妈
周美玲:孩子的微笑就是最好的回馈
周美玲,也是福利院里一位资深“护理妈妈”。
“刚来的时候,看到这些严重残疾的孩子,很担心自己照顾不好。但同事都会来教我怎么做、怎样用技巧抱起和搬动孩子、怎样包好尿不湿、怎样进行鼻饲喂食……”周美玲说,就这样慢慢地学起来,后来也不觉得难了。
照顾好这些特殊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毅力和耐心。晚上值班时,周美玲从没睡过一个整觉,只要一有啼哭声,她就会起来看一下。而当孩子回馈给她一个浅浅的微笑,或是一声“阿姨”时,她就会打心底里觉得:“做的一切都值得,没有白辛苦。”
15岁的文文是周美玲负责的女生班里跟她交流最多的孩子,患有1型糖尿病,目前读初中。朝夕相处的4年,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爱,令这孩子跟周美玲感情特别深、特别亲昵,“她每次放学回来都会来找我聊天,遇到困难或有心事都会跟我说,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经常偷偷从背后给我塞一颗糖果。”周美玲笑着回忆起,眼角不经意间已经挂上泪水。
“坚持下来,是因为孩子离不开我们。”她体会过这份工作的辛苦,但她更知道这些孩子们需要一个温暖的家,需要家人的关爱。
护理妈妈
韩敏:新手“护理妈妈”的爱与牵挂
韩敏是一位新手“护理妈妈”,刚进入福利院工作不久。她负责的是院内“添翼班”孩子的照顾。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她却凭着自己的年轻、细心和对工作的热情,很快熟悉并胜任这份工作:她会主动引导孩子说话、练习,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她的班组里,我们看到孩子会在阿姨整理好衣物后,主动走过去抱起一叠衣服放进衣橱。
韩敏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有些虽然也是入院集体生活没多久,但是现在都已经学会帮我们干活了。”
9岁男孩安安因为双腿无力,行动很不方便,韩敏时常带着他做练习,一遍又一遍,失败几次就鼓励几次。她说,看孩子们渐渐学会发音、说话、走路,看起来更健康了,是自己觉得最为感动的瞬间。
3月底的一天,有个孩子高烧到39℃,韩敏一边安抚,一边照顾。不料,当天下午,她也开始不舒服,眼前发晕,一量体温,38.5℃。院长和同事们劝她回家休息,她拒绝了,她想的是:“我已经跟孩子接触了,那不如继续照顾,以免其他同事和孩子交叉感染了。”
“当时只想着必须把孩子照顾好,其他也没有多想。”那一夜,韩敏凭着一股意志力坚持了下来,孩子烧退了,她才松一口气。
“只要孩子们健康成长,一切付出都值得。”韩敏动容地说,她现在已经逐渐适应“护理妈妈”这份工作,“孩子们已成为我的牵挂,在家睡觉做梦都会梦到他们。”
记者手记
在儿童福利行业有这样一句话:“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这是每个身处这一行业的人共同的信仰。
这些生活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虽然没能拥有亲生母亲的关爱,但被一群“特殊妈妈”关心着、呵护着。
目前,台州市儿童福利院代养孤儿34人,“添翼计划”儿童12人,事实无人抚养等困境儿童5人,通过积极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养、治、康、教、社“五位一体”的亲情养育模式,全面构筑孤残儿童兜底保障,2017年起实施的“明天计划”和“添翼计划”,给残疾儿童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除了护理员,院内还配备了教师、康复治疗师、医护人员、社工师等工作岗位,不断提升儿童服务专业化水平。
对于台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来说,照顾这些孩子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份牵挂,是爱让陪伴从不缺席。她们以另一种姿态守护着孩子们,诠释了没有血缘却胜似血亲的内涵。
“目前在我们这的孩子,大部分残疾程度比较高,需要更多的亲情陪伴。其中,生活养育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一块,这些‘护理妈妈’是我们的主力军。”台州市儿童福利院抚育康教科科长林霄说,“很多护理员阿姨在这个岗位上做了很多年,对孩子们产生了感情,孩子们的反馈也会感动到她们,这是她们选择留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护理员不舍得离开,决定做到退休;也有人离开岗位后,因为想念自己带过的孩子,就会回来看看,给孩子买点玩具、衣服。”
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妈妈”,成为孩子们成长岁月中最温暖的馈赠,她们用无私大爱和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