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当学生诗人遇到乡村文艺轻骑兵,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5年04月18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金晨 共享联盟·玉环 曹思思

4月17日,夜幕降临,玉环市大麦屿街道“文艺轻骑兵之家”灯火通明,越音绕梁,我最喜爱的“村戏”大赛在此举行,聚集了不少当地和外村的男女越剧爱好者,还有特殊的一群客人——来自浙江大学“子鼠诗社”、浙江传媒学院“凡石文学社”、中国美术学院“24号诗社”等全省各地16所高校社团的50余位师生。他们将在此度过两天的海岛生活,开展“文旦花开 玉见海屿岛”大学生诗歌创作,到“文艺轻骑兵之家”听一场村戏,是他们此行中最为期待的环节之一。

眼前的“文艺轻骑兵之家”成为了玉环独特的“艺术空间”,文艺队员们可以在这里培训、创作、排练、展演,这里就像一个文艺的小家,作品在这里生长,文化浸润了玉环的角角落落,这样的家园盛开在玉环的城与乡,或是露天的公园广场,或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的就是让基层文艺队伍直达海岛乡村开展各类展演,让优质文化资源与群众“直接见面”。

回溯历史,玉环与越剧有着深厚的渊源,“栈头渔村越剧团”创建于1953年,那时,在渔获丰收的喜悦下,村民们船头唱小曲、虾坦头哼由头、地尾讲小调、村头奏音乐蔚然成风。当地组建起民间村级越剧团,名气渐传他乡,常下海岛演出,也是玉环文艺轻骑兵的前身。

眼下,越剧文化在新时代历久弥新,2023年,玉环市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开展合作共建,挂牌成立小梅花培育基地。此外,舞蹈、器乐、朗诵等文艺表达形式也深受村民喜爱。为此,玉环在文艺轻骑兵“建、育、演、展、资、管”六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一镇组建一队伍,一队编排一台戏,一村组织一巡演,一团提供一扶持等“四个一”体系建立,有效拓展优质文化资源直达海岛乡村路径,拓宽乡土文艺人才培养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当晚,《红楼梦串》《春香传八大流派联唱》等好戏接连上演,雅致的妆造、婉转的唱腔、柔美的身段与跌宕起伏的故事,为越剧迷们带来了一次视听盛宴。“以前要去上海、杭州、绍兴等地追戏,现在隔三差五在家门口上演,很意外也很开心。”市民张萍萍直呼过瘾。

“这是一场充满生活气息的演出,虽说这只是一场村级赛事,但专业度却不低,不论是音效设置、舞台字幕,都让我们感受到大家的重视。”来自温州理工学院的徐一帆表示,自己本不是越剧戏迷,却能听出演员们唱戏时在传统嵊州腔调中蹦出的几句台州方言,这是越剧在玉环所发生的独特演变,使得这场村戏更加富有烟火气。

“很浙江,很特色!”来自浙江大学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胡安宁第一次感受越剧的魅力,还去后台请教文艺轻骑兵的头饰和装扮,“做工非常精细、漂亮。虽然有些是方言演唱我听不太懂,但是能感受得到他们的用心,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有机会也能够学习越剧。”

海岛“村戏”演出水准为何媲美专业演员?文艺轻骑兵们纷纷道出原委:“玉环常常会组织我们参加专业培训,在市文化馆还有‘文艺轻骑兵’艺校,名家工作室、文化馆、文艺协会的专业老师一同组建了20人导师团。”各位专业导师以下队送课、队员集中实训等形式,为文艺轻骑兵队伍注入持续动能。

玉环还通过设置“金榴奖”、搭建送戏下乡舞台等,以“以奖代补、以演代补”的模式,保障文艺轻骑兵年度经费。现在,文化馆分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都成为了文艺轻骑兵们展示才艺的舞台。为了让文艺轻骑兵既跑得出“加速度”,更留得住“乡土情”,玉环立体打造“市级年度展演、乡镇主题季演、村级特色周演”巡演体系,去年完成各类演出320余场。

标签: 玉环市;文化馆;海岛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